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牙科树脂单体概况和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Bis-GMA | 第12-13页 |
·TEGDMA | 第13-14页 |
·Bis-S-GMA | 第14页 |
·Bis-GMA 衍生物 | 第14-16页 |
·光固化体系 | 第16-19页 |
·光固化体系的组成 | 第16-17页 |
·可见光引发体系 | 第17-18页 |
·胺类光引发剂的发展 | 第18-19页 |
·无机填料对于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 第19-23页 |
·纳米纤维 | 第20-22页 |
·羟基磷灰石 | 第22页 |
·二氧化钛 | 第22-23页 |
·其他无机填料的应用 | 第23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23-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创新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新型牙科光固化树脂的制备 | 第25-40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bis-gma 及其衍生物树脂单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bis-s-gma 及其衍生物单体的制备 | 第27-28页 |
·牙科复合树脂的制备 | 第28页 |
·复合树脂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聚合转化率的测定 | 第28-29页 |
·吸水性测试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树脂单体的结构表征 | 第29-31页 |
·光引发剂樟脑醌的UV 吸收光谱 | 第31-32页 |
·Et_3N 用量对于树脂单体bis-gma 和bis-s-gma 产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复合树脂力学性能分析 | 第33-36页 |
·复合树脂聚合转化率分析 | 第36-38页 |
·复合树脂吸水性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叔胺类助引发剂的制备及光引发性能研究 | 第40-64页 |
·前言 | 第40页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不同结构叔胺类助引发剂的合成方法 | 第41-45页 |
·N-N-二(甲氧基乙酯)辛基胺(DMOA)的合成 | 第42页 |
·N-N-二(乙氧基乙酯)辛基胺(DEOA)的合成 | 第42页 |
·N-N-二(丁氧基乙酯)辛基胺(DBOA)的合成 | 第42-43页 |
·N-N-二(甲氧基乙酯)丙基胺(DMPA)的合成 | 第43页 |
·N-N-二(乙氧基乙酯)丙基胺(DEPA)的合成 | 第43页 |
·N-N-二(丁氧基乙酯)丙基胺(DBPA)的合成 | 第43-44页 |
·N-N-二(甲氧基乙酯)苯基胺(DMBA)的合成 | 第44页 |
·N-N-二(乙氧基乙酯)苯基胺(DEBA)的合成 | 第44-45页 |
·N-N-二(丁氧基乙酯)苯基胺(DBBA)的合成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45页 |
·复合树脂双键转化率测试 | 第45页 |
·核磁共振氢谱测试 | 第45页 |
·紫外光谱测试 | 第45-46页 |
·荧光光谱测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63页 |
·不同结构叔胺助引发剂的结构表征 | 第46-57页 |
·光固化性能研究 | 第57-59页 |
·光还原性能研究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不同填料对含氟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 第64-77页 |
·前言 | 第64页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64-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试验方法 | 第65-67页 |
·复合树脂的制备 | 第65页 |
·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65-66页 |
·复合树脂吸水率的测试 | 第66页 |
·复合树脂固化深度测试 | 第66页 |
·复合树脂表面固化时间测试 | 第66-67页 |
·复合树脂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7-69页 |
·吸水率分析 | 第69-70页 |
·不同填料对复合树脂固化深度的影响 | 第70-72页 |
·不同填料对复合树脂固化时间的影响 | 第72-73页 |
·SEM 分析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