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二、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一章、补充科学对HPS的重新整合 | 第17-24页 |
一、补充科学:消解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并置 | 第17-18页 |
二、补充科学:反思批判传统HPS | 第18-19页 |
三、补充科学:产生科学知识的新路径——恢复、批判意识、新的发展 | 第19-22页 |
1、恢复 | 第20-21页 |
2、批判意识 | 第21-22页 |
3、新的发展 | 第22页 |
四、补充科学:对HPS的发展——补充功能 | 第22-24页 |
第二章、补充科学中的科学进步 | 第24-32页 |
一、基础主义的局限性:为基础信念辩护的困境 | 第24-25页 |
二、传统融贯论的局限性:辩护循环的困境 | 第25-26页 |
三、认知迭代的融贯论—合理性分析 | 第26-32页 |
第三章、补充科学的两种科学进步模式 | 第32-43页 |
一、丰富和自纠的进步模式:以早期温标的确立为例 | 第32-40页 |
1、温度计固定点的确定 | 第33-35页 |
2、水的沸点的选定 | 第35-37页 |
3、水的凝固点的建立 | 第37-40页 |
二、补充科学的科学进步图景 | 第40-41页 |
三、科学进步在范式与认知迭代中的不同体现 | 第41-43页 |
结语: 补充科学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