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冶金工厂论文--钢铁企业论文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钢铁企业能耗分析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能源管理系统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钢铁企业能耗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投入产出法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论文结构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第16-26页
    2.1 投入产出法基础第16-20页
        2.1.1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第16-17页
        2.1.2 载能体及其分类第17页
        2.1.3 能值第17-18页
        2.1.4 折标系数第18-19页
        2.1.5 投入、产出定义第19-20页
    2.2 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第20-22页
        2.2.1 能源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第20-21页
        2.2.2 数据预处理原则第21页
        2.2.3 产品分配方法第21-22页
        2.2.4 产品能值计算方法第22页
    2.3 能耗指标计算方法第22-24页
        2.3.1 能耗指标第22-23页
        2.3.2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第23-24页
        2.3.3 吨钢综合能耗计算方法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钢铁企业投入产出法建模第26-46页
    3.1 钢铁企业结构第26-28页
        3.1.1 钢铁企业能源结构第26页
        3.1.2 集成度第26-28页
    3.2 钢铁企业投入产出表及能耗计算模型第28-37页
        3.2.1 钢铁企业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第28-30页
        3.2.2 各子系统投入产出表的构建第30-35页
        3.2.3 工序能耗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3.2.4 吨钢综合能耗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3 典型月的钢铁企业能耗计算第37-45页
        3.3.1 典型月的各子系统投入、产出情况第37-42页
        3.3.2 典型月的投入产出表产品目录第42-43页
        3.3.3 典型月的计算结果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钢铁企业能耗分析及节能潜力挖掘第46-64页
    4.1 钢铁企业能耗指标分析第46-49页
        4.1.1 吨钢综合能耗E-P分析验证第46-47页
        4.1.2 能耗指标的横向对标第47-48页
        4.1.3 吨钢综合能耗组成分析第48-49页
    4.2 钢铁企业产品能值分析第49-51页
        4.2.1 产品能值的指标合理性验证第49-51页
        4.2.2 钢铁企业产品能值组成分析第51页
    4.3 钢铁企业能耗指标影响因素及节能分析第51-58页
        4.3.1 电折标系数对能耗指标的影响分析第51-53页
        4.3.2 炼铁系统能耗指标影响因素及节能分析第53-56页
        4.3.3 炼钢系统能耗指标影响因素及节能分析第56-58页
    4.4 钢铁企业节能措施效果研究第58-62页
        4.4.1 烧结余热回收第58-59页
        4.4.2 熄焦技术第59-60页
        4.4.3 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第60页
        4.4.4 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第60-61页
        4.4.5 完善能源管理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能耗分析模型在基础能源管理中的应用第64-76页
    5.1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第64-66页
        5.1.1 系统架构第64-65页
        5.1.2 报表工具第65-66页
        5.1.3 能源信息维护第66页
    5.2 基础能源管理功能模块第66-69页
        5.2.1 计划管理第66-67页
        5.2.2 实绩管理第67-68页
        5.2.3 能耗分析第68-69页
    5.3 能耗分析模型的应用第69-74页
        5.3.1 能耗指标的计算第69页
        5.3.2 能源消耗中长期预测第69-73页
        5.3.3 生产布局的优化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76-78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附录A第82-90页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及主要的科研项目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现状分析--以安徽三所省属高校为例
下一篇:明清时期徽商藏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