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研究 | 第10-19页 |
·内关穴相关治疗抗心肌缺血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微创法 | 第10-12页 |
·无创外治法 | 第12-14页 |
·磁疗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祖国传统医学对磁疗的认识 | 第14-15页 |
·国外对磁疗的认识 | 第15-16页 |
·磁疗的现代研究 | 第16-19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 | 第19-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19页 |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20页 |
·新西兰兔标准ECG的实验前筛查 | 第20页 |
·实验分组及预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心电图记录及分析方法 | 第21页 |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 | 第21页 |
·穴位定穴与电针参数 | 第21页 |
·穴位贴敷方法 | 第21-22页 |
·实验取材 | 第22页 |
·观察方法与指标测定 | 第22-26页 |
·心电图监测 | 第22页 |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 第22-24页 |
·血清丙二醛(MDA)的测定 | 第24-25页 |
·血清心肌酶学检测 | 第25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25页 |
·心肌组织及结构观察 | 第25-2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32页 |
·心电图监测结果 | 第26-27页 |
·血清SOD、MDA、CK-MB、LDH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27-30页 |
·心肌组织病理变化 | 第30-32页 |
第3章 讨论 | 第32-37页 |
·实验分组的处理 | 第32页 |
·模型评价 | 第32-33页 |
·穴位的选择依据 | 第33-34页 |
·穴位贴敷剂的选择 | 第34-35页 |
·电针波形的选择 | 第35页 |
·SOD、MDA、CK-MB、LDH实验指标的采用依据及意义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附图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