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荧光新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引言第8页
    1.2 荧光及有机荧光材料第8-10页
        1.2.1 荧光的基本知识第8页
        1.2.2 荧光的基本理论第8-9页
        1.2.3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第9页
        1.2.4 环境因素对荧光的影响第9-10页
        1.2.5 有机荧光材料简介第10页
    1.3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概述第10-16页
        1.3.1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选择第11-14页
        1.3.3 Wittig-Horner反应简介第14-16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8-44页
    2.1 仪器和试剂第18页
        2.1.1 仪器第18页
        2.1.2 试剂第18页
    2.2 单苯环取代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8-24页
        2.2.1 合成路线设计第18-19页
        2.2.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19-24页
    2.3 (E)-4-氯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24-28页
        2.3.1 合成路线设计第24-25页
        2.3.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25-28页
    2.4 (E)-2-氯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28-32页
        2.4.1 合成路线设计第28-29页
        2.4.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29-32页
    2.5 (E)-4-甲氧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2-35页
        2.5.1 合成路线设计第32页
        2.5.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32-35页
    2.6 (E)-4-氰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5-38页
        2.6.1 合成路线设计第35页
        2.6.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35-38页
    2.7 (E)-4-硝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8-39页
        2.7.1 合成路线设计第38页
        2.7.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38-39页
    2.8 (E)-1-(4-取代苯乙烯基)萘的合成第39-41页
        2.8.1 合成路线设计第39-40页
        2.8.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40-41页
    2.9 (E)-2-甲氧基-6-(4’-取代苯乙烯基)萘的合成第41-44页
        2.9.1 合成路线设计第41-42页
        2.9.2 合成方法及数据第42-44页
第三章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单晶结构与荧光分析第44-65页
    3.1 单晶结构表征与分析第44-55页
        3.1.1 (E)-4-甲氧羰基二苯乙烯(8h)单晶结构与分析第44-46页
        3.1.2 (E)-4,4’-二氯二苯乙烯(9a)单晶结构与分析第46-47页
        3.1.3 (E)-4-氯-4’-乙氧基二苯乙烯(9d)单晶结构与分析第47-48页
        3.1.4 (E)-2-氯-4’-乙氧基二苯乙烯(10d)单晶结构与分析第48-49页
        3.1.5 (E)-2-氯-4’-乙酰氨基二苯乙烯(10g)单晶结构与分析第49-50页
        3.1.6 (E)-3,4-二溴-4’-氯二苯乙烯(10i)单晶结构与分析第50-52页
        3.1.7 (E)-4-乙氧基-4’-甲氧基二苯乙烯(11d)单晶结构与分析第52-53页
        3.1.8 (E)-1-(4-甲氧基苯乙烯基)萘(14o)单晶结构与分析第53-54页
        3.1.9 (E)-1-(4-氰基苯乙烯基)萘(14p)单晶结构与分析第54-55页
    3.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55-58页
    3.3 荧光光谱及分析第58-65页
        3.3.1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上不同取代位置对化合物的荧光影响第58-60页
        3.3.2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上不同取代基团对化合物的荧光影响第60-63页
        3.3.3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上不同芳环对化合物的荧光影响第63-65页
第四章 结果与结论第65-70页
    4.1 结果与讨论第65-68页
        4.1.1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讨论第65-66页
        4.1.2 Wittig-Horner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第66-67页
        4.1.3 最优荧光结构第67-68页
    4.2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 目标化合物的核磁、红外谱图第76-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饲粮粗纤维水平对仔鹅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SDN网络的负载均衡和流量工程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