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货币、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 第14-24页 |
第一节 货币的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一、货币的概念 | 第14页 |
二、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 | 第14-17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 第17页 |
二、货币政策的组成 | 第17-20页 |
三、货币政策的分类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般性认识 | 第21-22页 |
二、稳健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界定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 第24-37页 |
第一节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稳健货币政策(1998-2002) | 第24-27页 |
一、货币政策措施 | 第24-26页 |
二、货币政策影响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经济过热下的稳健货币政策(2003-2007) | 第27-29页 |
一、货币政策措施 | 第27-29页 |
二、货币政策影响 | 第29页 |
第三节 次贷危机中的稳健货币政策(2008-2009) | 第29-32页 |
一、货币政策措施 | 第29-31页 |
二、货币政策影响 | 第31-32页 |
第四节 通胀压力下的稳健货币政策(2010-2011) | 第32-34页 |
一、货币政策措施 | 第32-33页 |
二、货币政策影响 | 第33-34页 |
第五节 新常态下的稳健货币政策(2012-至今) | 第34-36页 |
一、货币政策措施 | 第34-35页 |
二、货币政策影响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与实证研究步骤 | 第37-38页 |
一、变量的选取 | 第37页 |
二、实证研究步骤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38-46页 |
一、货币供应量与GDP以及CPI的相关性研究 | 第38-41页 |
二、利率与GDP以及CPI的相关性研究 | 第41-43页 |
三、准备金率与GDP以及CP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3页 |
第一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一、中央银行的政治独立性 | 第47-48页 |
二、中央银行的经济独立性 | 第48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一、货币市场的发展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 | 第48-49页 |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要求 | 第49页 |
第三节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其他因素 | 第49-52页 |
一、市场机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50页 |
二、利率市场化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 | 第50页 |
三、经济开放程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四、货币政策时滞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部分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施的经验与教训 | 第53-60页 |
第一节 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 | 第53-55页 |
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 | 第53-54页 |
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及中介目标 | 第54页 |
三、美联储的独立性 | 第54页 |
四、美联储货币政策执行的缺陷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日本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 | 第55-57页 |
一、“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货币政策 | 第55-56页 |
二、“十年萧条”时期的日本货币政策 | 第56页 |
三、日本货币政策执行的缺陷 | 第56-57页 |
第三节 英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 | 第57-59页 |
一、70年代前英国的货币政策 | 第57页 |
二、70年代到80年代末英国的货币政策 | 第57-58页 |
三、从汇率政策向利率政策的过渡时期 | 第58页 |
四、英国货币政策的现代阶段 | 第58页 |
五、英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发挥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第一节 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 第60-61页 |
一、尽量减少对于人民银行的行政干预 | 第60页 |
二、坚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 第60页 |
三、保持货币政策执行的稳定性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改革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61-62页 |
一、提高货币政策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传导效率 | 第61页 |
二、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 第61-62页 |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62页 |
第三节 改进货币政策时滞问题 | 第62-64页 |
一、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 | 第62页 |
二、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 第62页 |
三、建设监测指标体系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