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CATIA软件在地质灾害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线路 | 第14-15页 |
第2章 CATIA三维地质建模理论分析 | 第15-36页 |
2.1 三维地质建模含义 | 第15-16页 |
2.2 三维地质模型设计 | 第16-17页 |
2.2.1 CSG模型 | 第16页 |
2.2.2 面模型 | 第16-17页 |
2.2.3 体模型 | 第17页 |
2.2.4 混合模型 | 第17页 |
2.3 三维地质建模体系构建 | 第17-18页 |
2.4 可视化设计环境 | 第18-19页 |
2.5 数学基础与理论方法 | 第19-28页 |
2.5.1 基本原理 | 第19-22页 |
2.5.2 实体集合运算 | 第22-23页 |
2.5.3 空间插值方法 | 第23-27页 |
2.5.4 Kriging插值法 | 第27-28页 |
2.6 空间数据模型 | 第28-31页 |
2.6.1 空间数据模型基础 | 第28-29页 |
2.6.2 几何元素定义 | 第29页 |
2.6.3 表面表达模型 | 第29-30页 |
2.6.4 实体模型 | 第30-31页 |
2.7 地质体空间几何建模 | 第31-32页 |
2.7.1 断层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2.7.2 褶皱几何模型 | 第32页 |
2.7.3 覆盖层几何模型 | 第32页 |
2.8 基于多源数据集成的三维地质建模 | 第32-34页 |
2.8.1 基于剖面的建模 | 第32-33页 |
2.8.2 基于层面的建模 | 第33-34页 |
2.9 可视化技术方法 | 第34-35页 |
2.9.1 可视化含义 | 第34页 |
2.9.2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表现形式 | 第34-35页 |
2.9.3 场景渲染技术 | 第35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CATIA软件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第36-49页 |
3.0 地质数据特点 | 第36页 |
3.1 数据预处理 | 第36-37页 |
3.2 地表面的形成 | 第37-38页 |
3.3 地质界面的形成 | 第38-39页 |
3.4 部分地质要素的建模方法 | 第39-41页 |
3.4.1 覆盖层建模 | 第39-41页 |
3.4.2 断层建模 | 第41页 |
3.5 既有建筑与灾害治理措施的建模 | 第41-42页 |
3.6 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 | 第42-48页 |
3.6.1 地质体剖切 | 第43-45页 |
3.6.2 三维图形渲染 | 第45-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工程应用实例 | 第49-58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9页 |
4.2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 | 第49-52页 |
4.3 模型后处理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CATIA软件导入ANSYS前处理探究 | 第58-70页 |
5.1 分层参数加权平均法简化三维地质模型 | 第59-60页 |
5.2 有限元分析原理对分层参数平均法模型的简化优点的说明 | 第60-63页 |
5.2.1 利用拓扑学简化模型 | 第60-62页 |
5.2.2 操作方法 | 第62-63页 |
5.3 有限元计算 | 第63-69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工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