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白叶枯病菌磷酸二酯酶PdeR互作蛋白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9页
    1.1 水稻白叶枯病菌Xoo研究概况第12-16页
        1.1.1 Xoo基因组研究第12-13页
        1.1.2 Xoo致病因子研究第13-16页
    1.2 c-di-GMP信号研究概况第16-27页
        1.2.1 c-di-GMP的合成酶第17页
        1.2.2 c-di-GMP的降解酶第17-18页
        1.2.3 c-di-GMP的受体类型第18-20页
        1.2.4 c-di-GMP的调控功能第20-26页
        1.2.5 水稻白叶枯病菌中c-di-GMP信号系统第26-27页
    1.3 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第2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PDER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第29-48页
    2.1 实验材料第29-31页
        2.1.1 菌株、质粒和引物第29-30页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0页
        2.1.3 培养基和菌株培养条件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2.1 Xoo cDNA文库构建第31页
        2.2.2 融合筛选第31-32页
        2.2.3 酵母系统互作验证第32-33页
        2.2.4 GST pull-down体外验证第33-34页
        2.2.5 ITC检测与c-di-GMP结合第3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2.3.1 Xoo cDNA文库构建及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第34-35页
        2.3.2 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第35-39页
        2.3.3 GST pull-down验证TriP、PXO_00987与PdeR互作第39-42页
        2.3.4 结构域互作检测第42-45页
        2.3.5 c-di-GMP对Tri P与PdeR互作的影响第45页
        2.3.6 ITC检测TriP与c-di-GMP的结合第45-46页
    2.4 讨论第46-48页
第三章 转录调控因子TRIP功能研究第48-66页
    3.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3.1.1 菌株与质粒第48页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8-49页
        3.1.3 培养基及菌株培养条件第49页
    3.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3.2.1 突变体及互补菌株构建第49-50页
        3.2.2 突变体表型测定第50页
        3.2.3 RNA-seq测序分析第50-51页
    3.3 实验结果第51-64页
        3.3.1 突变体及互补菌株构建第51-54页
        3.3.2 Δtri P突变体及互补菌株表型测定第54-56页
        3.3.3 RNA-seq测序结果与数据分析第56-64页
    3.4 讨论第64-66页
第四章 乙酰转移酶PXO_00987功能研究第66-77页
    4.1 实验材料第66页
        4.1.1 菌株与质粒第66页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6页
        4.1.3 培养基及菌株培养条件第66页
    4.2 实验方法第66-68页
        4.2.1 突变体及互补菌株构建第66-67页
        4.2.2 鞭毛蛋白提取及糖蛋白测定第67页
        4.2.3 突变体表型测定第67-68页
    4.3 实验结果第68-76页
        4.3.1 PXO_00987同源性比对第68-69页
        4.3.2 突变体及互补菌株构建第69-71页
        4.3.3 鞭毛蛋白提取及糖基化检测第71-72页
        4.3.4 ΔPXO_00987突变体表型测定第72-76页
    4.4 讨论第76-77页
第五章 PDER亚细胞定位及其影响因素第77-83页
    5.1 实验材料第77页
        5.1.1 菌株和质粒第77页
        5.1.2 主要试剂盒仪器第77页
        5.1.3 培养基及菌株培养条件第77页
    5.2 实验方法第77-78页
        5.2.1 pBGFP载体构建第77页
        5.2.2 融合载体构建第77-78页
        5.2.3 GFP融合菌株筛选及荧光定位观察第7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8-82页
        5.3.1 pBGFP载体构建第78页
        5.3.2 融合载体构建第78-79页
        5.3.3 GFP融合菌株筛选第79-80页
        5.3.4 荧光定位观察第80-82页
    5.4 讨论第82-83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100页
附录第100-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作者简历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IMLRBF神经网络的网页分类方法
下一篇:金属陶瓷电极的性能及可靠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