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选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基于网格的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网格技术简述 | 第18-27页 |
2.1 网格与网格系统功能 | 第18-19页 |
2.1.1 网格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网格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3 网格系统的功能 | 第19页 |
2.2 网格的体系结构 | 第19-22页 |
2.2.1 五层沙漏结构 | 第20页 |
2.2.2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 第20-22页 |
2.2.3 Web服务资源框架 | 第22页 |
2.3 网格资源管理系统 | 第22-25页 |
2.3.1 网格资源特点 | 第22-23页 |
2.3.2 网格资源管理系统的三种形式 | 第23-24页 |
2.3.3 网格资源管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 | 第24-25页 |
2.4 网格实例说明(中国教育科研网格) | 第25-27页 |
2.4.1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简介 | 第25-26页 |
2.4.2 中国科研教育网格支撑平台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区域高校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 第27-31页 |
3.1 高校信息资源概述 | 第27-28页 |
3.1.1 高校信息资源的概念 | 第27页 |
3.1.2 高校信息资源的分类 | 第27页 |
3.1.3 网格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的特点 | 第27-28页 |
3.2 基于网格的高校信息资源虚拟组织管理 | 第28-31页 |
3.2.1 虚拟组织的内涵 | 第28页 |
3.2.2 区域高校虚拟组织体系结构 | 第28-30页 |
3.2.3 区域高校虚拟组织内部关系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区域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构建 | 第31-43页 |
4.1 区域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构建要求 | 第31-32页 |
4.2 对等网络与网格 | 第32-34页 |
4.2.1 对等网络 | 第32页 |
4.2.2 网格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发现机制 | 第32-33页 |
4.2.3 P2P与网格结合的优势 | 第33-34页 |
4.3 基于虚拟组织的高校信息资源网格总体结构 | 第34-36页 |
4.4 网格高校信息资源库 | 第36-38页 |
4.4.1 网格高校信息资源库构建目标 | 第36-37页 |
4.4.2 网格高校信息资源库的功能 | 第37-38页 |
4.5 基于网格的区域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 | 第38-41页 |
4.5.1 构建原则与目标 | 第38-39页 |
4.5.2 模型的提出 | 第39-41页 |
4.6 区域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的逻辑功能、资源管理流程及特点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区域高校信息资源网格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43-47页 |
5.1 虚拟组织建设 | 第43-44页 |
5.1.1 OGSA中支持虚拟组织建立的相关服务 | 第43页 |
5.1.2 虚拟组织的建立和运作 | 第43-44页 |
5.1.3 面向虚拟组织的资源共享协作应用 | 第44页 |
5.2 网格环境下的资源调度 | 第44-46页 |
5.3 网格安全技术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5页 |
承诺书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