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3.4 研究不足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2.1 群体动力理论 | 第11-12页 |
2.1.1 群体动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2.1.2 群体动力理论对基于小组合作的讲评的启示 | 第11-12页 |
2.2 哈贝马斯人际交往理论 | 第12-13页 |
2.2.1 人际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2.2.2 交往理论对基于小组合作的讲评的启示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英语习作讲评的实验研究 | 第13-17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13-14页 |
3.4 研究步骤 | 第14-17页 |
3.4.1 习作水平前测 | 第14页 |
3.4.2 小组合作了解情况调查 | 第14页 |
3.4.3 分班实验 | 第14-16页 |
3.4.4 成果检验的问卷调查 | 第16页 |
3.4.5 习作水平后测 | 第16页 |
3.4.6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17-27页 |
4.1 前、后测试结果数据分析 | 第17-21页 |
4.1.1 前、后测试过程及成绩统计 | 第17页 |
4.1.2 前、后测成绩SPSS分析 | 第17-21页 |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27页 |
4.2.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21页 |
4.2.2 各维度变量分班级统计情况 | 第21-2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展望 | 第27-32页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27-28页 |
5.1.1 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习作水平 | 第27页 |
5.1.2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 第27页 |
5.1.3 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 第27-28页 |
5.1.4 丰富学生英语习作学习的策略 | 第28页 |
5.1.5 促进学生学习地位和机会平等 | 第28页 |
5.2 对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英语习作讲评教学模式的启示 | 第28-30页 |
5.2.1 要注重提升学生学习反馈的意愿和能力 | 第28-29页 |
5.2.2 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 第29页 |
5.2.3 要合理组建英语合作小组 | 第29页 |
5.2.4 要正确处理小组合作中的几种关系 | 第29-30页 |
5.2.5 要完善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 | 第30页 |
5.3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前景 | 第30-32页 |
5.3.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5.3.2 未来研究前景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34-36页 |
附录2 (前后测成绩) | 第36-39页 |
附录3 (测试题) | 第39-40页 |
附录4 (课堂实录) | 第40-42页 |
附录5 (学生手稿)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