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冻土及冻融作用概述 | 第11-12页 |
1.2.1 冻土 | 第11页 |
1.2.2 冻融作用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边坡调研及取土 | 第18-24页 |
2.1 高边坡调研及取土 | 第18-20页 |
2.2 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 第20-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4-30页 |
3.1 试验原理 | 第24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24-27页 |
3.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3.2.2 试验仪器 | 第25-27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冻融循环作用对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30-55页 |
4.1 冻融循环作用对含碎石粘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30-34页 |
4.1.1 含碎石粘土颗粒粒度的变化 | 第30-33页 |
4.1.2 含碎石粘土液塑限的变化 | 第33-34页 |
4.2 三个因素分别对含碎石粘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34-43页 |
4.2.1 冻融循环次数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34-40页 |
4.2.2 干密度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40页 |
4.2.3 含水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 冻融循环作用对含碎石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 第43页 |
4.4 冻融循环作用对高液限粉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43-47页 |
4.4.1 高液限粉土颗粒粒度的变化 | 第43-45页 |
4.4.2 高液限粉土液塑限的变化 | 第45-47页 |
4.5 三个因素分别对高液限粉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47-53页 |
4.5.1 冻融循环次数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47-50页 |
4.5.2 干密度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50页 |
4.5.3 含水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50-53页 |
4.6 含水量对高液限粉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及对水的敏感性 | 第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55-65页 |
5.1 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55-59页 |
5.1.1 瑞典条分法 | 第55-56页 |
5.1.2 简化毕肖普法 | 第56-58页 |
5.1.3 极限平衡法中安全系数的定义 | 第58-59页 |
5.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59-63页 |
5.2.1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原理 | 第59页 |
5.2.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优点 | 第59页 |
5.2.3 边坡失稳的判据 | 第59-60页 |
5.2.4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土体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60-61页 |
5.2.5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土体的屈服准则 | 第61-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冻融循环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二维分析 | 第65-80页 |
6.1 ANSYS软件简介 | 第65页 |
6.2 冻融作用对均质边坡稳定性的二维分析 | 第65-79页 |
6.2.1 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 第66-68页 |
6.2.2 有限元分析求解及后处理 | 第68-78页 |
6.2.2.1 不同冻融次数下的部分折减系数位移云图 | 第68-74页 |
6.3.2.2 不同冻融次数下的部分折减系数等效塑性应变云图 | 第74-78页 |
6.2.3 不同冻融次数下边坡模型对比得出的结论 | 第78-7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80-83页 |
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 | 第80-81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