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传播网络与日常抗争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3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5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一 研究目的第15-16页
        二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7-26页
        一 关于“日常抗争”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第17-23页
        二 媒介化抗争的研究第23-26页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创新点第26-27页
        一 研究问题第26-27页
        二 研究创新点第27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27-31页
        一 个案研究法第27-29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29页
        三 无结构访谈法第29-30页
        四 实地观察法第30-31页
第一章 Z村失地农民的媒介使用及维权情况第31-55页
    第一节 变量测量第31-37页
        一 人口统计学变量第31页
        二 媒介使用变量第31-34页
        三 维权变量第34-37页
    第二节 Z村失地农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37-40页
    第三节 Z村失地农民的媒介使用第40-47页
        一 Z村失地农民的媒介使用动机第40-43页
        二 Z村失地农民的媒介类别偏好第43页
        三 Z村失地农民的媒介接触频度和时间第43-46页
        四 Z村失地农民的媒介内容偏好与可信度第46-47页
    第四节 Z村失地农民维权情况第47-55页
        一 村内公共事务的传播及其效果第47-49页
        二 维权意识和维权方式第49-52页
        三 网络维权第52-55页
第二章 征地拆迁背景下的Z村传播网络第55-66页
    第一节 Z村人际传播网络分析第55-60页
        一 街头的“窃窃私语”第57-58页
        二 阳光下的“三五人”第58-60页
    第二节 Z村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网络分析第60-66页
        一 Z村自治组织传播的断裂第60-62页
        二 在Z村四散的流言第62-63页
        三 Z村村民自组织的形成——移动互联网的推动第63-66页
第三章 Z村失地农民的日常抗争与媒介使用第66-91页
    第一节 Z村失地农民日常抗争的原因第66-69页
        一 核心利益诉求无法得到保障第66-67页
        二 村民自治的制度失位第67-68页
        三 社会保障的迟滞落后第68-69页
    第二节 Z村失地农民日常抗争的形式第69-81页
        一 公开的维权第69-75页
        二 隐藏的抗争第75-81页
    第三节 使用媒介进行抗争第81-91页
        一 使用传统媒体进行抗争第81-83页
        二 “应者云集”的“振臂一呼”——社交媒体的力量第83-85页
        三 维权意识与媒介使用之间的关系第85-91页
第四章 传媒与失地农民的话语表达第91-103页
    第一节 媒介权益代言人的缺失第91-95页
    第二节 失地农民制度内的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第95-99页
        一 民意代表机构的缺席第95-97页
        二 信访制度的局限和不足第97-98页
        三 村委会职能的异化第98-99页
    第三节 失地农民话语权缺失的解决路径第99-103页
        一 完善大众媒体在失地农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第99-100页
        二 保障失地农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第100-101页
        三 重视和建构农民组织第101-103页
总结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108-11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北碚区小学体育教育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人性视角下竞技体育本质异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