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5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1.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 2.1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简介 | 第15-16页 |
| 2.2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回收利用技术 | 第16-17页 |
| 2.3 超/亚临界流体回收处理废旧塑料 | 第17-28页 |
| 2.3.1 超临界流体概述 | 第17-19页 |
| 2.3.2 超/亚临界水的特性 | 第19-22页 |
| 2.3.3 超临界技术处理废旧塑料的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 2.4 结束语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 3.1 实验主要材料与装置 | 第30-33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3.1.2 实验装置 | 第30-33页 |
| 3.2 实验影响因素及条件控制 | 第33-34页 |
| 3.2.1 实验影响因素 | 第33页 |
| 3.2.2 实验条件控制 | 第33-34页 |
| 3.3 实验安全性检测及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 3.3.1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安全性检查 | 第34页 |
| 3.3.2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 3.4 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 3.4.1 气-质联谱分析 | 第36页 |
| 3.4.2 气相色谱分析 | 第36页 |
| 3.4.3 液-质联谱分析 | 第36页 |
| 3.4.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6页 |
| 3.4.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 3.4.6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7页 |
| 3.5 解聚反应程度的表征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亚临界水中的解聚研究 | 第38-54页 |
| 4.1 引言 | 第38页 |
| 4.2 实验内容 | 第38-40页 |
| 4.2.1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 4.2.2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9-40页 |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 4.3.1 产物分析 | 第40-45页 |
| 4.3.2 PEN的相态行为研究 | 第45-46页 |
| 4.3.3 反应条件对解聚反应的影响 | 第46-49页 |
| 4.4 反应机理探讨 | 第49-50页 |
| 4.5 反应动力学 | 第50-52页 |
| 4.6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亚临界水中的催化解聚研究 | 第54-66页 |
| 5.1 引言 | 第54页 |
| 5.2 实验内容 | 第54-56页 |
| 5.2.1 实验过程 | 第54-55页 |
| 5.2.2 PEN的催化相态行为研究 | 第55-56页 |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 5.3.1 产物分析 | 第56-57页 |
| 5.3.2 催化剂对解聚反应的影响 | 第57-59页 |
| 5.3.3 催化剂投加量对解聚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 5.4 反应机理探讨 | 第61-63页 |
| 5.5 反应动力学 | 第63-64页 |
| 5.6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6-69页 |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