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 第10-12页 |
| 1.2 跳频序列设计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时频无碰撞区跳频序列的理论界及其构造 | 第16-23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时频无碰撞区跳频序列的定义 | 第16-17页 |
| 2.3 时频无碰撞区跳频序列的理论界 | 第17-18页 |
| 2.4 时频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构造 | 第18-22页 |
| 2.4.1 时频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方法 1 | 第18-19页 |
| 2.4.2 时频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方法 2 | 第19-2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的理论界 | 第23-36页 |
| 3.1 引言 | 第23页 |
| 3.2 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 3.3 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最大周期汉明相关理论界 | 第24-31页 |
| 3.4 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最大周期部分汉明相关理论界 | 第31-33页 |
| 3.5 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平均周期部分汉明相关理论界 | 第33-3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设计 | 第36-54页 |
| 4.1 引言 | 第36页 |
| 4.2 Welch Costas序列和Golomb Costas序列的定义 | 第36-37页 |
| 4.3 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构造 | 第37-42页 |
| 4.3.1 构造方法一 | 第37-39页 |
| 4.3.2 构造方法二 | 第39-42页 |
| 4.4 性能分析及构造实例 | 第42-53页 |
| 4.4.1 方法一构造实例 | 第42-48页 |
| 4.4.2 方法二构造实例 | 第48-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