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有机配体名称简写表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位化学概述 | 第12页 |
1.2 配位聚合物的概述 | 第12-13页 |
1.3 配位聚合物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1.4 影响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因素 | 第14-22页 |
1.5 配合物的热动力学应用 | 第22-23页 |
1.6 柔性咪唑类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7 刚性吡唑类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8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6页 |
第二章 柔性bimh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结构和热动力学研究 | 第36-78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试剂和仪器 | 第37页 |
2.2.1 试剂 | 第37页 |
2.2.2 仪器 | 第37页 |
2.3 配合物1-8的合成和表征 | 第37-39页 |
2.3.1 配合物[Zn(bimh)_(0.5)(5-MIPA)]_n(1)的合成 | 第37-38页 |
2.3.2 配合物[Cu(bimh)_(0.5)(1,4-H_2ndc)]_n(2)的合成 | 第38页 |
2.3.3 配合物{[Co_5(bimh)_2(H_2bdc-Br_2)_4]·3H_2O}_n(3)的合成 | 第38页 |
2.3.4 配合物{[Co_2(bimh)_(0.5)(5-TBIPA)_2]}_n(4)的合成 | 第38页 |
2.3.5 配合物{[Zn_2(bimh)_(1.5)(5-TBIPA)_2]}_n(5)的合成 | 第38-39页 |
2.3.6 配合物{[Ni(bimh)(5-NIPA)]·EtOH}_n(6)的合成 | 第39页 |
2.3.7 配合物{[Zn_3(bimh)_(0.5)(5-NIPA)_2]·2H_2O}_n(7)的合成 | 第39页 |
2.3.8 配合物[Cd(bimh)( 5-NIPA)]_n(8)的合成 | 第39页 |
2.4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39-63页 |
2.4.1 配合物[Zn(bimh)_(0.5)(5-MIPA)]_n(1)的晶体结构 | 第42-44页 |
2.4.2 配合物[Cu(bimh)_(0.5)(1,4-H_2ndc)])_n(2)的晶体结构 | 第44-46页 |
2.4.3 配合物{[Co_5(bimh)_2(H_2bdc-Br_2)_4]·3H_2O}n(3)的晶体结构 | 第46-48页 |
2.4.4 配合物{[Co_2(bimh)_(0.5)(5-TBIPA)_2]}_n (4)的晶体结构 | 第48-50页 |
2.4.5 配合物{[Zn_2(bimh)_(1.5)(5-TBIPA)_2]}_n (5)的晶体结构 | 第50-52页 |
2.4.6 配合物{[Ni(bimh)(5-NIPA)]·EtOH}_n(6)的晶体结构 | 第52-54页 |
2.4.7 配合物{[Zn_3(bimh)_(0.5)(5-NIPA)_2]·2H_20}_n(7)的晶体结构 | 第54-56页 |
2.4.8 配合物[Cd(bimh)(5-NIPA)]_n(8)的晶体结构 | 第56-62页 |
2.4.9 配合物1-8中bimh配体空间构型的比较 | 第62-63页 |
2.5 配合物的性质表征 | 第63-73页 |
2.5.1 配合物1-8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63-65页 |
2.5.2 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 第65-69页 |
2.5.3 配合物1-8的非等温动力学分析 | 第69-72页 |
2.5.4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 第72-7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第三章 刚性tpb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结构和热动力学研究 | 第78-116页 |
3.1 引言 | 第78页 |
3.2 试剂和仪器 | 第78-79页 |
3.2.1 试剂 | 第78-79页 |
3.2.2 仪器 | 第79页 |
3.3 配合物9-15的合成和表征 | 第79-81页 |
3.3.1 配合物[Ni(tpb)_2(2,2'-TDA)_2]_n(9)的合成 | 第79-80页 |
3.3.2 配合物[Cd_2(tpb)_2(H_2IPA)_2]_n (10)的合成 | 第80页 |
3.3.3 配合物[Zn_2(tpb)(H_2TPA)]_n(11)的合成 | 第80页 |
3.3.4 配合物[Co(tpb)(2,2'-dpa)]_n(12)的合成 | 第80-81页 |
3.3.5 配合物[Ni(tpb)_2(H_2tpa-OH_2)]_n(13)的合成 | 第81页 |
3.3.6 配合物{[Zn(tpb)(5-OIPA)]H_2O}_n (14)的合成 | 第81页 |
3.3.7 配合物[Cu(tpb)(H_2bdc-Cl_2)]_n (15)的合成 | 第81页 |
3.4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81-100页 |
3.4.1 配合物[Ni(tpb)_2(2, 2'-TDA)_2]_n (9)的晶体结构 | 第82-83页 |
3.4.2 配合物[Cd_2(tpb)_2(H_2IPA)_2]_n(10)的晶体结构 | 第83-85页 |
3.4.3 配合物[Zn_2(tpb)(H_2TPA)]_n(11)的晶体结构 | 第85-87页 |
3.4.4 配合物[Co(tpb)(2,2'-dpa)]_n(12)的晶体结构 | 第87-89页 |
3.4.5 配合物[Ni(tpb)_2(H_2tpa-OH_2)]_n (13)的晶体结构 | 第89-92页 |
3.4.6 配合物{[Zn(tpb)(5-OIPA)]·H_2O}_n (14)的晶体结构 | 第92-93页 |
3.4.7 配合物[Cu(tpb)(H_2bdc-Cl_2)]_n(15)的晶体结构 | 第93-98页 |
3.4.8 配合物9-15中的tpb配体的构型构象比较 | 第98-100页 |
3.5 配合物的性质表征 | 第100-110页 |
3.5.1 配合物9-15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100-101页 |
3.5.2 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 第101-105页 |
3.5.3 配合物9-15的非等温动力学分析 | 第105-109页 |
3.5.4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 第109-11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