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铝锂合金材料性能特点、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1 铝锂合金的性能特点、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铝锂合金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3 新型铝锂合金 2060 | 第14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1.3.1 铝锂合金加工特性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切削力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表面粗糙度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4 切削参数优化 | 第17-18页 |
1.3.5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铝锂合金高速铣削切削力试验研究 | 第20-38页 |
2.1 切削力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 第20页 |
2.2 试验条件及方案设计 | 第20-24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2 试验条件 | 第20-21页 |
2.2.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2.2.4 切削力正交试验结果 | 第22-24页 |
2.3 基于极差法的切削参数对切削力影响分析 | 第24-28页 |
2.4 高速铣削铝锂合金切削力经验模型的建立 | 第28-37页 |
2.4.1 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及模型 | 第28-31页 |
2.4.2 切削力线性回归模型 | 第31-32页 |
2.4.3 模型显著性检验 | 第32-35页 |
2.4.4 经验模型验证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铝锂合金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 | 第38-47页 |
3.1 表面粗糙度概述 | 第38-39页 |
3.1.1 表面粗糙度对构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38页 |
3.1.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 第38-39页 |
3.1.3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 第39页 |
3.2 试验条件及方案设计 | 第39页 |
3.3 表面粗糙度试验结果 | 第39-41页 |
3.4 基于极差法的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分析 | 第41-44页 |
3.5 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3.5.1 表面粗糙度线性回归模型 | 第44页 |
3.5.2 模型显著性检验 | 第44-45页 |
3.5.3 经验模型验证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铝锂合金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研究 | 第47-61页 |
4.1 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 | 第47-48页 |
4.2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48-53页 |
4.2.1 最优超平面及支持向量 | 第48-50页 |
4.2.2 核函数 | 第50-51页 |
4.2.3 支持向量回归机原理 | 第51-53页 |
4.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53-54页 |
4.4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建立 | 第54-60页 |
4.4.1 数据预处理 | 第54-56页 |
4.4.2 核函数及参数选择 | 第56-57页 |
4.4.3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4.4.4 表面粗糙度预测结果验证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铝锂合金高速铣削切削参数优化 | 第61-66页 |
5.1 参数优化理论概述 | 第61页 |
5.2 参数优化模型建立 | 第61-64页 |
5.2.1 目标函数及优化变量 | 第62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62-63页 |
5.2.3 优化模型 | 第63-64页 |
5.3 参数优化结果与验证 | 第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