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效果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第20-26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20-21页
        1.3.2 国外研究动态评述第21-22页
        1.3.3 国内研究动态第22-25页
        1.3.4 国内研究动态评述第25-26页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6-31页
        1.4.1 研究思路第26-27页
        1.4.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4.3 数据来源第28-29页
        1.4.4 技术路线图第29-31页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31-33页
第二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效果理论基础第33-43页
    2.1 概念界定第33-35页
        2.1.1 农地经营权第33页
        2.1.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第33-34页
        2.1.3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第34-35页
    2.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效果理论依据第35-38页
        2.2.1 制度变迁理论第35-36页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第36-37页
        2.2.3 商业银行效率理论第37-38页
    2.3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效果理论框架第38-42页
        2.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需求侧效果理论框架第38-40页
        2.3.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供给侧效果理论框架第40-41页
        2.3.3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综合效果理论框架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历程、现状及面临问题第43-58页
    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历程第43-45页
    3.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现状第45-53页
        3.2.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典型案例第45-51页
        3.2.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主要模式第51-53页
    3.3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进展与面临问题第53-57页
        3.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进展第53-54页
        3.3.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面临的现实问题第54-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需求侧效果实证分析第58-93页
    4.1 农户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响应第58-72页
        4.1.1 需求主体样本特征第58-59页
        4.1.2 农户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响应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59-61页
        4.1.3 农户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响应及影响因素的模型设计第61-65页
        4.1.4 农户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响应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65-72页
    4.2 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满意度评价第72-81页
        4.2.1 需求主体样本特征第72-74页
        4.2.2 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74-75页
        4.2.3 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模型设计第75-78页
        4.2.4 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78-81页
    4.3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家庭福利变化第81-92页
        4.3.1 需求主体样本特征第81-84页
        4.3.2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家庭福利变化的理论分析第84-85页
        4.3.3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家庭福利变化的模型设计第85-88页
        4.3.4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家庭福利变化的实证分析第88-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供给侧效果实证分析第93-117页
    5.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主办金融机构效率第93-104页
        5.1.1 金融机构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情况第93-96页
        5.1.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主办金融机构效率的理论分析第96-97页
        5.1.3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主办金融机构效率的模型设计第97-99页
        5.1.4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主办金融机构效率的实证分析第99-104页
    5.2 客户经理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评价第104-115页
        5.2.1 客户经理基本样本特征第104页
        5.2.2 客户经理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评价的基本情况第104-109页
        5.2.3 客户经理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109-110页
        5.2.4 客户经理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评价及影响因素的模型设计第110-112页
        5.2.5 客户经理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112-115页
    5.3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综合效果评价第117-136页
    6.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需求侧效果比较第117-119页
        6.1.1 农户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响应差异第117-118页
        6.1.2 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满意度差异第118-119页
        6.1.3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家庭福利变化差异第119页
    6.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供给侧效果比较第119-121页
        6.2.1 机构办理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效率差异第120页
        6.2.2 客户经理办理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评价差异第120-121页
    6.3 不同模式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综合效果评价第121-125页
        6.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综合效果的理论分析第121-122页
        6.3.2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综合效果的量表设计第122-124页
        6.3.3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综合效果测算第124-125页
    6.4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综合效果差异的成因分析第125-134页
        6.4.1 两种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模式运行差异第125-130页
        6.4.2 两种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模式运行的优劣势第130-131页
        6.4.3 两种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运行问题第131-134页
    6.5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七章 提升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效果的政策建议与对策第136-144页
    7.1 修改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第136-137页
    7.2 因地制宜,明确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定位第137-138页
        7.2.1 实施有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第137-138页
        7.2.2 明确业务定位,有选择地设立基层合作组织第138页
    7.3 实施精准化金融服务、激发农户有效需求第138-139页
        7.3.1 扩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知晓度第138-139页
        7.3.2 扶持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第139页
        7.3.3 深化客户管理模式第139页
    7.4 提升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第139-141页
        7.4.1 合理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第139-140页
        7.4.2 引导农村金融市场良性竞争第140页
        7.4.3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平台、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体系第140-141页
    7.5 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风险保障机制第141-143页
        7.5.1 健全农村征信制度第141-142页
        7.5.2 加大贷款风险防范力度第142页
        7.5.3 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第142-143页
    7.6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作者简介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浮体绳轮波浪发电系统研究
下一篇: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舆论监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