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老旧建筑物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老旧建筑物面临的问题 | 第11-12页 |
1.1.2 传统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前景 | 第12-13页 |
1.3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1 国内外老旧建筑物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外层次分析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老旧建筑物 | 第19-33页 |
2.1 老旧建筑物再利用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2页 |
2.1.1 老旧建筑物再利用的目的 | 第19页 |
2.1.2 老旧建筑物再利用的意义 | 第19-22页 |
2.2 老旧建筑物的类型 | 第22-25页 |
2.2.1 文物建筑 | 第22-23页 |
2.2.2 老建筑 | 第23页 |
2.2.3 近现代标志性建筑 | 第23-24页 |
2.2.4 普通旧建筑 | 第24-25页 |
2.2.5 闲置建筑 | 第25页 |
2.3 老旧建筑物的不同处理方式 | 第25-28页 |
2.3.1 维修 | 第25-26页 |
2.3.2 改造 | 第26-28页 |
2.3.3 拆建 | 第28页 |
2.4 老旧建筑物的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2.4.1 社会因素 | 第28-29页 |
2.4.2 环境因素 | 第29页 |
2.4.3 结构因素 | 第29-31页 |
2.4.4 建筑因素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层次分析法 | 第33-39页 |
3.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33页 |
3.2 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步骤 | 第33-37页 |
3.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3-34页 |
3.2.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4-35页 |
3.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35-36页 |
3.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36-37页 |
3.3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劣势 | 第37-38页 |
3.3.1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 | 第37页 |
3.3.2 层次分析法的劣势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层次分析法在老旧建筑物评价体系上的应用 | 第39-53页 |
4.1 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 | 第39-44页 |
4.1.1 模型假设 | 第39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过程 | 第39-43页 |
4.1.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3-44页 |
4.2 利用群决策法构建判断矩阵 | 第44-52页 |
4.2.1 群决策法 | 第45-46页 |
4.2.2 构建判断矩阵 | 第46-47页 |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7-49页 |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9-50页 |
4.2.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层次分析法在体校宿舍楼处理中的应用 | 第53-69页 |
5.1 体校宿舍楼评估 | 第53-57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53-54页 |
5.1.2 基础鉴定 | 第54页 |
5.1.3 砖砌体结构鉴定 | 第54-55页 |
5.1.4 结构构件鉴定 | 第55-56页 |
5.1.5 建筑外观鉴定 | 第56-57页 |
5.1.6 鉴定结论 | 第57页 |
5.2 体校宿舍楼处理方式选择的模型构建 | 第57-64页 |
5.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5.2.2 体校宿舍楼处理方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法模型 | 第59-60页 |
5.2.3 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计算 | 第60-63页 |
5.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体校宿舍楼处理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 第64-67页 |
5.3.1 确定评价指标集 | 第65页 |
5.3.2 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 第65-67页 |
5.3.3 计算各个方案的模糊评价指标并进行分析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