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6页 |
一、EMA~-CD44v6~+细胞含量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 | 第16-31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6-22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16-17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1.1.4 主要溶液制备 | 第17-18页 |
1.1.5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1.1.6 统计学分析 | 第22页 |
1.2 结果 | 第22-28页 |
1.2.1 病例临床相关资料统计结果 | 第22-23页 |
1.2.2 病例病理结果 | 第23页 |
1.2.3 膀胱癌肿瘤干细胞可能存在的部位 | 第23-24页 |
1.2.4 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 | 第24页 |
1.2.5 EMA~-CD44v6~+细胞含量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 | 第24-28页 |
1.3 讨论 | 第28-30页 |
1.4 小结 | 第30-31页 |
二、膀胱癌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31-40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1-35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2页 |
2.1.5 原代细胞培养方法 | 第32-35页 |
2.2 结果 | 第35-36页 |
2.2.1 膀胱组织信息资料 | 第35-36页 |
2.2.2 膀胱肿瘤原代细胞培养的结果 | 第36页 |
2.3 讨论 | 第36-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综述 尿路上皮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 第48-6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