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除湿及除湿设备论文

固体转轮与溶液调湿过程的对比及热学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利用吸湿材料的调湿方法第12-13页
        1.1.2 固体转轮与溶液填料塔调湿原理第13-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26页
        1.2.1 吸湿材料的性能第16-19页
        1.2.2 流型结构与流程第19-22页
        1.2.3 系统的火用分析第22-25页
        1.2.4 文献研究总结第25-26页
    1.3 研究内容第26-28页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页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6-27页
        1.3.3 论文框架第27-28页
第2章 传热传质模型与实验验证第28-44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转轮 -空气传热传质模型第28-35页
        2.2.1 模型假设及控制方程第28-31页
        2.2.2 模型验证第31-34页
        2.2.3 核心影响参数第34-35页
    2.3 溶液 -空气逆流填料塔传热传质模型第35-42页
        2.3.1 基本假设及控制方程第36-38页
        2.3.2 模型验证第38-41页
        2.3.3 核心影响因素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溶液与固体全热回收装置性能对比分析第44-63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全热回收转轮装置第44-52页
        3.2.1 测试结果第44-46页
        3.2.2 转速对热回收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3.2.3 可及的全热回收效率第48-51页
        3.2.4 漏风的影响第51-52页
    3.3 逆流溶液热回收装置第52-58页
        3.3.1 工作原理与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52-54页
        3.3.2 流量比对装置性能影响第54-55页
        3.3.3 入口空气相对位置对性能影响第55-58页
    3.4 全热回收转轮与逆流溶液热回收装置的异同点第58-61页
        3.4.1 相同的理想全热回收效率第58页
        3.4.2 不同的NTU范围第58-59页
        3.4.3 空气入口参数对效率的不同影响第59页
        3.4.4 不同的吸湿材料含水率(浓度)的变化第59-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转轮除湿特性与流程分析第63-91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固体除湿转轮的性能特点第63-69页
        4.2.1 除湿的基本条件第63-64页
        4.2.2 优化问题第64-67页
        4.2.3 吸湿材料浓度变化第67-68页
        4.2.4 转轮的冷热抵消与热回收潜力第68-69页
    4.3 火用分析基础第69-73页
    4.4 单级转轮系统火用分析第73-81页
    4.5 冷热水驱动的单、双级转轮除湿系统对比第81-89页
        4.5.1 分级对部件的影响第81-83页
        4.5.2 再生温度与热水温度对比第83-89页
    4.6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逆流型溶液除湿性能及与转轮除湿对比分析第91-106页
    5.1 引言第91页
    5.2 溶液除湿第91-97页
        5.2.1 流程介绍与典型除湿过程第91-94页
        5.2.2 溶液除湿流程中的冷热抵消第94-97页
    5.3 以NTUm为基础对比两种除湿方式第97-101页
        5.3.1 相同NTUm下性能对比第98-100页
        5.3.2 逆流填料塔实际NTUm下性能第100-101页
        5.3.3 总结第101页
    5.4 增加全热回收装置后对两种系统的对比第101-104页
        5.4.1 相同NTUm下性能对比第102-103页
        5.4.2 逆流填料塔实际NTUm下性能第103-104页
    5.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青草沙水库及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下一篇:Pd催化的二级、三级苯胺新型二硝基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