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陪审制度之完善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我国陪审制度的概述 | 第14-21页 |
一、陪审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5-17页 |
(一)清末、民国时期 | 第16页 |
(二)革命战争时期 | 第16页 |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 第16-17页 |
三、陪审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17-21页 |
(一)实现司法民主 | 第18页 |
(二)促进司法公正 | 第18-19页 |
(三)保证司法廉洁 | 第19页 |
(四)增强司法权威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外陪审制度之比较 | 第21-28页 |
一、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 | 第21-23页 |
(一)英国 | 第21-22页 |
(二)美国 | 第22-23页 |
二、大陆法系的参审制度 | 第23-26页 |
(一)法国 | 第23-24页 |
(二)德国 | 第24-25页 |
(三)日本 | 第25-26页 |
三、两大法系陪审制度之比较 | 第26-28页 |
(一)相同点 | 第26页 |
(二)不同点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8-39页 |
一、现行陪审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28-29页 |
二、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9-39页 |
(一)陪审员精英化、官僚化 | 第29-33页 |
(二)陪审员的选任方式缺乏民主性 | 第33-34页 |
(三)陪审员“陪而不审”现象严重 | 第34-37页 |
(四)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不明确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 | 第39-48页 |
一、我国陪审制度存废之争议 | 第39-41页 |
二、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 | 第41-48页 |
(一)确立陪审员的宪法地位 | 第41页 |
(二)明确陪审员的任职资格 | 第41-42页 |
(三)确定陪审制度的案件适用范围 | 第42-43页 |
(四)完善陪审员的选任机制 | 第43-44页 |
(五)实行一案一选的任职方式 | 第44-45页 |
(六)建立陪审员和法官的职能分工 | 第45-46页 |
(七)构建陪审法庭的组成模式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