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2.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页 |
1.3 论文的新颖之处和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的问题 | 第11-13页 |
1.3.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3.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农产品及其质量安全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22页 |
2.1 农产品的相关概念论述 | 第13-14页 |
2.1.1 农产品 | 第13页 |
2.1.2 农产品质量 | 第13-14页 |
2.2 质量安全的相关概念论述 | 第14-20页 |
2.2.1 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4页 |
2.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 | 第14-15页 |
2.2.3 农产品的污染途径 | 第15页 |
2.2.4 污染产生的主要环节 | 第15-16页 |
2.2.5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 第16-18页 |
2.2.6 三类产品的内在联系 | 第18-19页 |
2.2.7 三类产品存在的差异 | 第19-20页 |
2.3 质量安全管理理论论述 | 第20-22页 |
2.3.1.全面质量管理 | 第20-21页 |
2.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河西武威地区农产品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8页 |
3.1 古浪县西靖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第22-23页 |
3.2 古浪县西靖镇农牧业产物种类及产量 | 第23页 |
3.3 古浪县西靖镇农产品质量检测情况分析 | 第23-26页 |
3.4 古浪县西靖镇农牧业生产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 | 第26-30页 |
3.4.1 问卷设计和资料调查 | 第26-27页 |
3.4.2 问卷调查样本分析 | 第27-30页 |
3.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3.5.1 农民文化程度低 | 第31页 |
3.5.2 基础设施配套滞后 | 第31-32页 |
3.5.3 产品认证的步伐较为缓慢,致使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 | 第32页 |
3.5.4 农业投入品污染 | 第32-33页 |
3.5.5 政府监管体系薄弱 | 第33页 |
3.5.6 农业生产组织程度低,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理想 | 第33-34页 |
3.5.7 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 | 第34页 |
3.6 提升古浪县西靖镇质量水平的重要意义 | 第34-35页 |
3.6.1 有利于加快“下山入川”移民群众产业培育 | 第34-35页 |
3.6.2 有利于加快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 第35页 |
3.6.3 有利于改善居民饮食质量 | 第35页 |
3.7 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探究 | 第35-38页 |
3.7.1 农民食品质量安全知识不足,追求利润最大化 | 第35-36页 |
3.7.2 政府部门政绩观偏差,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 第36页 |
3.7.3 产业化发展较为滞后,制约了生产的标准化 | 第36页 |
3.7.4 农民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技术指导服务缺少 | 第36页 |
3.7.5 政府引导扶持作用发挥不够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甘肃河西武威地区农产品质量提升建议及策略 | 第38-44页 |
4.1 强化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民自身素质 | 第38-39页 |
4.1.1 加强政策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农民责任意识 | 第38页 |
4.1.2 加强生产培训指导,提升标准化程度 | 第38-39页 |
4.2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稳步达到产业链的全面控制 | 第39-42页 |
4.2.1 健全法规制度,加强行政监管 | 第39-40页 |
4.2.2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行规范化生产 | 第40-41页 |
4.2.3 建立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实现从田地到餐桌的全程检验 | 第41-42页 |
4.3 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合作经营,推进产业化集约化高效发展 | 第42-43页 |
4.4 突出政府组织引导扶持作用,加快产品认证工作步伐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