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电机控制策略以及外转子永磁电机特点 | 第11-12页 |
1.2.1 永磁电机控制策略 | 第11页 |
1.2.2 外转子永磁电机特点 | 第11-12页 |
1.3 电机控制器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电机控制器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外转子永磁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永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外转子永磁电机主要参数以及电磁仿真 | 第17-29页 |
2.1 外转子永磁电机总体结构介绍 | 第17-20页 |
2.1.1 电机相数 | 第17页 |
2.1.2 槽极配合 | 第17-19页 |
2.1.3 电枢绕组 | 第19-20页 |
2.2 外转子永磁电机参数 | 第20-21页 |
2.3 基于Ansoft Maxwell外转子永磁电机性能的仿真 | 第21-24页 |
2.3.1 Ansoft Maxwell软件使用方法 | 第21-22页 |
2.3.2 Ansoft Maxwell下外转子永磁电机建模过程 | 第22-24页 |
2.4 基于Maxwell/2D软件的外转子永磁电机磁场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外转子永磁电机静态场分析 | 第24-25页 |
2.4.2 外转子永磁电机瞬态场分析 | 第25-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外转子永磁电机数学模型以及直接转矩控制 | 第29-43页 |
3.1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 第29-30页 |
3.2 外转子永磁电机数学模型 | 第30-36页 |
3.2.1 坐标系以及坐标变换 | 第30-33页 |
3.2.2 外转子永磁电机模型 | 第33-36页 |
3.3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 第36-41页 |
3.3.1 永磁同步电机DTC介绍 | 第36-37页 |
3.3.2 永磁同步电机DTC原理 | 第37-41页 |
3.4 永磁同步电机DTC系统性能分析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外转子永磁电机模糊SVPWM-DTC系统研究 | 第43-63页 |
4.1 模糊控制原理以及设计 | 第43-46页 |
4.1.1 模糊逻辑控制原理 | 第43-45页 |
4.1.2 模糊转速PID控制器设计 | 第45-46页 |
4.2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 第46-52页 |
4.2.1 SVPWM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 第46-48页 |
4.2.2 电压矢量所在扇区以及作用时间 | 第48-52页 |
4.3 外转子永磁电机模糊SVPWM-DTC系统研究 | 第52-60页 |
4.3.1 MATLAB/Simulink简介 | 第52-53页 |
4.3.2 Simulink下控制系统搭建 | 第53-56页 |
4.3.3 Simulink下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外转子永磁电机DSP控制器研究 | 第63-81页 |
5.1 外转子永磁电机 | 第63-64页 |
5.2 外转子永磁电机DSP控制器的研究 | 第64-72页 |
5.2.1 主控芯片 | 第64-65页 |
5.2.2 电源与驱动电路 | 第65-66页 |
5.2.3 电压电流采样以及保护电路 | 第66-68页 |
5.2.4 转速检测计算电路 | 第68-69页 |
5.2.5 光耦模块参数设计 | 第69-70页 |
5.2.6 PCB制版以及元器件焊接 | 第70-72页 |
5.3 控制程序设计 | 第72-77页 |
5.3.1 编程软件介绍 | 第72-73页 |
5.3.2 主要程序流程 | 第73-75页 |
5.3.3 主要功能模块 | 第75-77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