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2 花木兰故事中人物、情节的转换 | 第14-21页 |
2.1 故事人物更加鲜明化 | 第14-16页 |
2.1.1 原有人物的多面性 | 第14-15页 |
2.1.2 新增人物的喜剧性 | 第15-16页 |
2.2 故事情节性的内敛化 | 第16-21页 |
2.2.1 冲突的弱动作化表现 | 第17-18页 |
2.2.2 内心独白作为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 第18-21页 |
3 动画电影《花木兰I》中传统文化的跨文化转化 | 第21-28页 |
3.1 对待父亲形象从维护到利用 | 第22-23页 |
3.2 从“大家”到“小家”的态度转变 | 第23-24页 |
3.3 性别意识从沉默到觉醒 | 第24-26页 |
3.4 从封建孝义到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26-28页 |
4 乐府诗《木兰辞》与动画电影《花木兰I》的审美个性 | 第28-42页 |
4.1 乐府诗的留白艺术以及动画的真实美感 | 第29-37页 |
4.1.1 乐府诗《木兰辞》体现出的留白艺术及其审美价值 | 第29-33页 |
4.1.2 动画电影《花木兰I》体现出的真实美感 | 第33-37页 |
4.2 乐府诗音律美以及动画的声音美 | 第37-42页 |
4.2.1《木兰辞》表现出来的音律美 | 第37-38页 |
4.2.2 动画电影《花木兰I》表现出的声音美 | 第38-42页 |
5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