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效应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选题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风险效应第10-11页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流动性效应第11-12页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盈利效应第12页
        四、文献评论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安排第13-14页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页
        二、文章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4-15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发展现状第15-23页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概念和特征第15-18页
        一、信用风险转移基本概念第15页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第15-18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发展和现状第18-23页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及现状第18-20页
        二、信用衍生品发展及现状第20-23页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效应机理分析第23-27页
    第一节 安全性效应机理第23-24页
        一、解决信用悖论,管理信用风险第23页
        二、满足资本充足水平第23-24页
    第二节 流动性效应机理第24-25页
        一、匹配期限结构第24页
        二、改善融资能力第24-25页
        三、满足监管需求第25页
    第三节 盈利性效应机理第25-27页
        一、优化资产组合第25-26页
        二、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投资分工第26页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业务多元化第26-27页
第四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效应实证分析第27-47页
    第一节 总体效应实证检验第27-35页
        一、待检验假设第27-28页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第28-30页
        三、数据来源、预处理、特征和必要的检验第30-32页
        四、面板数据回归第32-35页
    第二节 局部效应实证检验第35-47页
        一、待检验假设第35-36页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第36-40页
        三、数据来源、预处理、特征和必要的检验第40-43页
        四、面板数据回归第43-47页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第47-50页
    第一节 结论第47-48页
    第二节 建议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子ZigBee和GPRS技术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研发
下一篇:建筑物增层及增建地下空间的可行性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