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永磁调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永磁调速器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永磁调速器概述及其数学模型分析 | 第17-26页 |
2.1 永磁调速器的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2.1.1 永磁调速器的种类 | 第17-18页 |
2.1.2 永磁调速器的结构 | 第18页 |
2.1.3 永磁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 永磁调速器的特点 | 第19页 |
2.3 永磁调速器的温度场分析 | 第19-24页 |
2.3.1 永磁调速器涡流损耗的计算 | 第19-20页 |
2.3.2 影响永磁调速器温升分布的因素 | 第20-21页 |
2.3.3 研究热量分布的方法 | 第21-22页 |
2.3.4 永磁调速器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2.3.5 导热系数的确定 | 第23页 |
2.3.6 散热系数的确定 | 第23-24页 |
2.4 永磁调速器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永磁调速器的数值模拟 | 第26-35页 |
3.1 相关软件简介 | 第26-28页 |
3.1.1 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26页 |
3.1.2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第26-28页 |
3.2 永磁调速器几何建模 | 第28-29页 |
3.2.1 几何模型的尺寸确定 | 第28-29页 |
3.2.2 几何建模 | 第29页 |
3.3 几何模型网格划分 | 第29-30页 |
3.4 控制方程离散化 | 第30-32页 |
3.4.1 离散格式的确定 | 第31页 |
3.4.2 压力速度耦合算法选定 | 第31-32页 |
3.5 模型选择 | 第32-33页 |
3.5.1 传热模型 | 第32页 |
3.5.2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32-33页 |
3.6 参数设置和边界条件确定 | 第33页 |
3.7 求解器选定 | 第33-3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永磁调速器原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4.1 辅助平面的建立 | 第35页 |
4.2 永磁调速器的流场分析 | 第35-37页 |
4.3 永磁调速器的温度场分析 | 第37-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永磁调速器侧面冷却结构的设计和数值模拟 | 第42-54页 |
5.1 永磁调速器侧面冷却结构的设计 | 第42-44页 |
5.1.1 永磁调速器侧面冷却结构模型 | 第42-43页 |
5.1.2 永磁调速器侧面冷却结构效果分析 | 第43-44页 |
5.2 叶片数量与角度的确定 | 第44-48页 |
5.2.1 叶片数量的确定 | 第44-46页 |
5.2.2 叶片角度的确定 | 第46-48页 |
5.3 永磁调速器侧面冷却结构的确定 | 第48-53页 |
5.3.1 添加叶片后的效果分析 | 第48-50页 |
5.3.2 侧面冷却结构的优化 | 第50-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永磁调速器外圆周向冷却结构的设计和数值模拟 | 第54-62页 |
6.1 冷却方案的确定 | 第54页 |
6.2 冷却效果的分析 | 第54-56页 |
6.3 散热翅片结构的确定 | 第56-58页 |
6.3.1 翅片高度的确定 | 第56页 |
6.3.2 翅片确定后的冷却效果分析 | 第56-58页 |
6.4 永磁调速器外圆周面冷却结构的优化 | 第58-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七章 永磁调速器整体冷却结构的数值模拟 | 第62-65页 |
7.1 永磁调速器整体冷却结构的设计 | 第62页 |
7.2 整体优化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62-6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