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隧道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14-15页 |
·隧道结构围岩失稳机理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结构面失稳 | 第15-16页 |
·软弱夹层失稳 | 第16页 |
·隧道结构围岩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16-21页 |
·解析法 | 第16-17页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20页 |
·隧道结构围岩稳定性的新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一些亟需研究的课题 | 第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隧道围岩的分级与超前地质预报 | 第22-39页 |
·隧道围岩的分级及其应用 | 第22-31页 |
·隧道开挖的稳定性 | 第22-23页 |
·围岩分级 | 第23-31页 |
·超前地质预报 | 第31-38页 |
·工程背景资料 | 第32-33页 |
·施工段TSP 检测对围岩性质的判别 | 第33-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黄土隧道稳定性分析及现场监控量测 | 第39-50页 |
·现现行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的局限 | 第39-40页 |
·现行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现行稳定性判据在黄土隧道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综合判定方法 | 第40-41页 |
·以位移量考察围岩稳定 | 第40页 |
·以位移速率考察围岩稳定 | 第40-41页 |
·以位移加速度考察围岩稳定 | 第41页 |
·工程实例 | 第41-49页 |
·古浪隧道工程概况及监控量测 | 第41-42页 |
·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 第42-43页 |
·量测方法 | 第43-47页 |
·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稳定性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隧道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 | 第50-60页 |
·失效模式与结构功能函数法 | 第50-51页 |
·失效模式 | 第50-51页 |
·结构功能函数 | 第51页 |
·极限位移和失效状态下衬砌结构的弯矩和轴力 | 第51-52页 |
·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极限位移 | 第51-52页 |
·失效状态下衬砌结构的弯矩和轴力 | 第52页 |
·衬砌轴力和弯矩的位移表示及计算参数随机变量的概率特征 | 第52-54页 |
·轴力和弯矩的位移表示 | 第52-53页 |
·计算参数随机变量的概率特征 | 第53-54页 |
·初期支护可靠度计算程序 | 第54页 |
·工程实例 | 第54-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黄土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能 | 第60-71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能 | 第61-65页 |
·初始地应力 | 第61-63页 |
·黄土的工程性质 | 第63-65页 |
·围岩强度的损伤破坏理论 | 第65-70页 |
·本构关系模型选取 | 第65-66页 |
·横观各向同性土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损伤本构模型中正态分布参数S_0和F_0的确定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B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