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导师治疗老年呆病的组方用药规律 | 第10-3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标准 | 第11-12页 |
1 老年呆病的中医临床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2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3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4 中药名称的规范 | 第12页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处方收集与筛选 | 第12页 |
2 数据分析软件 | 第12页 |
3 数据的录入与核对 | 第12-13页 |
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13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13-25页 |
1 药物频次统计 | 第13-14页 |
2 药物用量统计 | 第14-16页 |
3 药物分类统计 | 第16页 |
4 药物四气五味统计 | 第16-17页 |
5 药物归经统计 | 第17-18页 |
6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则 | 第18-23页 |
7 潜在的新方组合 | 第23-25页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25-31页 |
1 药物基本信息分析 | 第25-27页 |
2 组方规则分析 | 第27-28页 |
3 潜在新方分析 | 第28-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六、研究的局限和问题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导师治疗老年呆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 第32-38页 |
一、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第32-34页 |
1 老年呆病病位在脑,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 | 第32-33页 |
2 肾精亏虚是发病之本,痰浊、瘀血是起病的关键因素 | 第33-34页 |
二、导师的临床经验总结 | 第34-36页 |
1 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 第34页 |
2 温肾滋阴,填精益髓 | 第34-35页 |
3 祛瘀化痰,通利脉道 | 第35-36页 |
三、病案举例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7页 |
附录 1: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老年呆病的文献综述 | 第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2: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
发表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