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传片现状调查--以南京6校近11年来的宣传片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0-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8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一、宣传片的概念范畴 | 第19页 |
二、高校宣传片的类型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高校宣传片的传播内容调查分析 | 第21-50页 |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1-23页 |
一、个案数据收集的设计与实施 | 第21-22页 |
二、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调查的统计结果 | 第23-50页 |
一、高校宣传片的类型与数量概览 | 第23-26页 |
二、高校宣传片的内容与时长个案分析 | 第26-50页 |
第三章 高校宣传片的传播途径调查分析 | 第50-65页 |
第一节 传播途径的调查与实施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调查的统计结果 | 第51-65页 |
一、高校宣传片的播放指数调查与分析 | 第51-58页 |
二、高校宣传片的媒介设备调查与分析 | 第58-61页 |
三、高校宣传片的用户地区分布调查与分析 | 第61-65页 |
第四章 高校宣传片的传播效果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5-81页 |
第一节 传播内容的缺陷影响了传播效果 | 第65-71页 |
一、精神层面传达方式生硬 | 第66-68页 |
二、物质层面失真及特色不足 | 第68-69页 |
三、行为层面缺少聚焦和新意 | 第69-71页 |
第二节 传播途径的缺陷影响了传播效果 | 第71-75页 |
一、传播渠道单 | 第71-73页 |
二、传播区域局限 | 第73-74页 |
三、缺乏专业人员 | 第74页 |
四、传播缺乏连续性 | 第74-75页 |
五、缺乏与外界媒体的沟通 | 第75页 |
第三节 传播过程的缺陷影响了传播效果 | 第75-81页 |
一、意见表达渠道不畅 | 第76页 |
二、长效管理机制缺失 | 第76-77页 |
三、宣传中的意识不足 | 第77-79页 |
四、受众自身存在局限 | 第79-81页 |
第五章 高校宣传片的经验借鉴与改进策略 | 第81-92页 |
第一节 国际借鉴——耶鲁大学个案 | 第81-84页 |
一、重视地域、民族文化特征 | 第82-83页 |
二、以创新的表现形式传播大学文化 | 第83页 |
三、倾注人文思考和情怀 | 第83-84页 |
第二节 国内经验——北京大学个案 | 第84-88页 |
一、大学精神理念上的“出神入化” | 第84-86页 |
二、大学表现形式上的“举一反三” | 第86-87页 |
三、大学管理上的“锲而不舍” | 第87-88页 |
第三节 操作性的改进策略 | 第88-92页 |
一、改进拍摄细节 | 第88-89页 |
二、完善传播内容 | 第89-90页 |
三、扩展传播途径 | 第90-91页 |
四、优化传播过程 | 第91-92页 |
结语:高校宣传片亟需提高质量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附录 | 第10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