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短侧耳素产生菌的培养条件及辐照诱变育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截短侧耳素 | 第10-12页 |
·截短侧耳素的分离纯化 | 第11页 |
·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的作用原理 | 第11-12页 |
·截短侧耳素衍生物 | 第12-16页 |
·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结构与抗菌活性的关系 | 第12-13页 |
·泰妙菌素 | 第13-15页 |
·沃尼妙林 | 第15页 |
·瑞他莫林 | 第15-16页 |
·截短侧耳素现状及问题 | 第16页 |
·辐照诱变 | 第16-19页 |
·诱变概述 | 第16-17页 |
·电子辐照 | 第17-18页 |
·重离子辐照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特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菌种 | 第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实验器材 | 第20-21页 |
·试剂 | 第21页 |
·准备实验 | 第21-22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溶液 | 第21-22页 |
·培养基制备 | 第22页 |
·菌的接种 | 第22页 |
·菌液制备 | 第22页 |
·菌种形态鉴定 | 第22-23页 |
·菌龄的影响 | 第23页 |
·培养条件优化 | 第23-25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选择最适pH和琼脂浓度 | 第24-25页 |
·培养基中玉米粉的影响 | 第25页 |
·菌体的分散 | 第25页 |
·截短侧耳素抑菌实验 | 第25-26页 |
·截短侧耳素产生菌液体发酵 | 第25页 |
·发酵液中截短侧耳素的提取 | 第25-26页 |
·管碟法测截短侧耳素抑菌效果 | 第26页 |
·菌落直接抑菌 | 第26页 |
·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发酵温度下的产抗研究 | 第27页 |
·截短侧耳素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辐照实验 | 第27-30页 |
·电子加速器辐照实验 | 第27-28页 |
·重离子辐照 | 第28-29页 |
·辐照后菌落抑菌实验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0-38页 |
·菌种形态鉴定 | 第30页 |
·菌培养条件 | 第30-32页 |
·培养基组分 | 第30-31页 |
·培养基最适pH | 第31页 |
·最适发酵温度 | 第31-32页 |
·截短侧耳素效价测定 | 第32-33页 |
·琼脂浓度的影响 | 第32页 |
·截短侧耳素稀释倍数的影响 | 第32页 |
·发酵液中菌体破壁 | 第32-33页 |
·辐照处理 | 第33-38页 |
·菌体分散处理 | 第33页 |
·菌龄影响 | 第33-34页 |
·电子、重离子辐照 | 第34-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2页 |
·培养基制备 | 第38页 |
·培养条件筛选 | 第38-39页 |
·真菌菌体破壁 | 第39页 |
·截短侧耳素产生菌发酵 | 第39页 |
·截短侧耳素抑菌实验 | 第39-40页 |
·菌体的分散 | 第40-41页 |
·辐照实验 | 第41页 |
·形态变异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和今后工作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