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参数及强度准则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安全系数的定义 | 第11页 |
| ·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11-16页 |
| ·强度准则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方法 | 第21-30页 |
| ·岩土强度参数获取方式 | 第21-22页 |
| ·土的抗剪强度 | 第21页 |
| ·抗剪强度指标c、φ的确定 | 第21-22页 |
| ·FLAC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 ·FLAC求解过程 | 第23-24页 |
| ·本构模型 | 第24-26页 |
| ·FLAC本构模型 | 第24页 |
| ·Mohr-Columb模型 | 第24-26页 |
| ·强度折减法 | 第26-29页 |
| ·安全系数对比 | 第26-27页 |
| ·失稳判据验证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岩土体参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关联分析 | 第30-37页 |
| ·计算过程 | 第30-31页 |
| ·粘聚力 | 第31页 |
| ·内摩擦角 | 第31-32页 |
| ·剪胀角 | 第32-33页 |
| ·灰关联分析 | 第33-36页 |
| ·建立比较列矩阵与参考数据列矩阵 | 第33-34页 |
| ·矩阵无量纲化 | 第34页 |
| ·求取矩阵的差异信息 | 第34页 |
| ·求解关联系数 | 第34-35页 |
| ·实例求解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权重研究 | 第37-46页 |
| ·粗糙集 | 第37-38页 |
| ·基于属性重要度的权重求解方法 | 第38-39页 |
| ·基于知识粒度和属性重要度的权重求解方法 | 第39页 |
| ·计算实例 | 第39-45页 |
| ·基于知识粒度和属性重要度的权重求解 | 第42-43页 |
| ·基于属性重要度权重的求解 | 第43-44页 |
| ·综合权重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强度准则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影响研究 | 第46-61页 |
| ·强度准则现状 | 第46页 |
| ·Hoek-Brown准则 | 第46-49页 |
| ·Hoek-Brown准则的发展 | 第47页 |
| ·GSI的估算方法 | 第47-48页 |
| ·扰动系数D | 第48页 |
| ·估计岩体剪切强度参数 | 第48-49页 |
| ·Hoek-Brown准则适用范围 | 第49页 |
| ·FLAC中的Hoek-Brown模型 | 第49-52页 |
| ·弹性增量方程 | 第50-51页 |
| ·流动法则 | 第51-52页 |
| ·Hoek-Brown准则与M-C准则对比 | 第52-54页 |
| ·Hoek-Brown本构模型参数分析 | 第54-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