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材料论文--水工混凝土和砂浆论文--水工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定常与非定常扩展下断裂韧度的研究与应用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36页
    1.1 混凝土断裂力学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发展第14-28页
        1.2.1 混凝土非线性断裂模型第14-21页
        1.2.2 裂缝扩展阻力曲线理论第21-25页
        1.2.3 断裂参数的测定第25-27页
        1.2.4 断裂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第27-28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28-33页
        1.3.1 混凝土定常与非定常扩展第28-31页
        1.3.2 混凝土裂缝扩展G_R阻力理论第31页
        1.3.3 断裂能的测定第31-32页
        1.3.4 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的工程应用第32-33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33-36页
        1.4.1 技术路线第33-34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2 混凝土断裂韧度试验测试方法第36-56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楔入劈拉和楔入式紧凑拉伸试验传力装置的设计第37-45页
        2.2.1 整体受力分析第37-39页
        2.2.2 楔入劈拉试验传力板设计第39-43页
        2.2.3 楔形架设计第43-45页
    2.3 支座对断裂试验结果的影响第45-47页
    2.4 试件形式和试件尺寸与所选取的计算公式和公式中变量的一致性第47-52页
    2.5 加载控制方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第52-54页
    2.6 本章结论第54-56页
3 混凝土定常与非定常扩展的K_R阻力理论第56-73页
    3.1 引言第56-58页
    3.2 定常与非定常扩展K_R阻力曲线计算理论第58-63页
        3.2.1 定常扩展K_R阻力曲线计算理论所采用的简化假定第58-60页
        3.2.2 定常扩展K_R阻力曲线计算步骤第60-62页
        3.2.3 非定常扩展K_R阻力曲线计算步骤第62-63页
    3.3 K_R阻力曲线和FPZ长度特征分析第63-71页
        3.3.1 紧凑拉伸试验数据计算结果第63-67页
        3.3.2 三点弯曲梁数值试验数据计算结果第67-70页
        3.3.3 边界效应解释计算结果第70-71页
    3.4 本章结论第71-73页
4 以瞬态能量释放率为表征的G_R阻力理论第73-87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以瞬态能量释放率为表征的G_R阻力的理论推导第74-81页
        4.2.1 克服粘聚力的耗能计算第74-75页
        4.2.2 裂缝扩展单位长度耗能的变化第75-80页
        4.2.3 以能量释放率为表征的三参数关系验证第80-81页
    4.3 定常扩展与非定常扩展下G_R阻力第81-86页
        4.3.1 定常下G_R阻力表达式第81-83页
        4.3.2 G_R阻力曲线特征理论预测第83-84页
        4.3.3 定常扩展G_R阻力理论验证第84-86页
    4.4 本章结论第86-87页
5 混凝土定常扩展判定及定常G_R阻力的理论应用第87-114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数值试验概况第87-91页
    5.3 基于裂缝张开位移和粘聚力分布的定常扩展判定第91-103页
    5.4 基于G_R阻力曲线的定常扩展判定第103-108页
        5.4.1 G_R阻力曲线的计算第103-108页
        5.4.2 定常扩展的判定第108页
    5.5 定常扩展G_R阻力的理论应用第108-112页
        5.5.1 粗选软化曲线计算起裂韧度第108-111页
        5.5.2 确定软化曲线参数第111-112页
    5.6 本章结论第112-114页
6 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在丹江口大坝工程中的应用第114-148页
    6.1 引言第114页
    6.2 试验测定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第114-121页
        6.2.1 圆柱体抗压试验第114-115页
        6.2.2 圆柱体楔入劈拉试验概况第115-118页
        6.2.3 双K断裂参数的计算与结果分析第118-121页
    6.3 水压力下缝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第121-141页
        6.3.1 裂缝情况第121-123页
        6.3.2 解析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第123-132页
        6.3.3 数值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第132-138页
        6.3.4 数值法与解析法计算结果对比第138-141页
    6.4 裂缝稳定性分析第141-144页
        6.4.1 新加高坝体上游竖向裂缝稳定性分析第141-142页
        6.4.2 老坝体上游竖向裂缝稳定性分析第142-143页
        6.4.3 裂缝稳定性分析结论第143-144页
    6.5 不同加固方案对缝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144-146页
        6.5.1 压力灌浆对缝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144-146页
        6.5.2 防渗加固对缝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146页
    6.6 本章结论第146-14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8-153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148-150页
    7.2 本文创新点第150-151页
    7.3 本文展望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6页
作者简历和科研成果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