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糖塑艺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天门糖塑手工艺基本情况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糖塑艺术的起源及种类分布 | 第14-19页 |
(一) 糖塑艺术概说 | 第14-17页 |
(二) 糖塑艺术的种类分布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天门糖塑的发展成因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天门糖塑的制作与功能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天门糖塑的制作 | 第22-27页 |
(一) 天门糖塑的原料取材 | 第23页 |
(二) 天门糖塑的制作工具 | 第23-25页 |
(三) 天门糖塑的制作步骤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天门糖塑的功能 | 第27-30页 |
(一) 民俗文化中的礼仪功能 | 第28-30页 |
(二) 现代社会中的娱乐功能 | 第30页 |
第四章 天门糖塑的艺术特色 | 第30-46页 |
第一节 材料特征 | 第30-32页 |
(一) 时效性 | 第31-32页 |
(二) 可塑性 | 第32页 |
第二节 题材特征 | 第32-37页 |
(一) 天门糖塑的题材来源 | 第32-35页 |
(二) 天门糖塑的题材特征 | 第35-37页 |
第三节 造型特征 | 第37-42页 |
(一) 比例头大身小 | 第37-38页 |
(二) 线性艺术样式 | 第38-39页 |
(三) 组合复杂多样 | 第39-41页 |
(四) 动静虚实相间 | 第41-42页 |
第四节 设色特征 | 第42-46页 |
(一) 设色的象征性要求 | 第42-43页 |
(二) 设色的视觉性要求 | 第43-46页 |
第五章 天门糖塑的保护与发展 | 第46-52页 |
第一节 天门糖塑的发展现状 | 第46-49页 |
(一) 市场萎靡不振 | 第47-48页 |
(二) 传承陷入困境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对天门糖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