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大气作用下非饱和黄土路基湿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本文研究思路第14-15页
2 土体的入渗—蒸发理论第15-23页
    2.1 概述第15页
    2.2 土体入渗理论第15-18页
        2.2.1 土体流动的达西定律第15-16页
        2.2.2 一维入渗计算模型第16-18页
    2.3 土体蒸发理论第18-19页
        2.3.1 土体蒸发影响因素第18页
        2.3.2 土体蒸发的三个阶段第18-19页
        2.3.3 蒸发模型第19页
    2.4 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第19-22页
        2.4.1 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第20-21页
        2.4.2 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第21页
        2.4.3 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案第23-35页
    3.1 试验目的第23页
    3.2 试验装置第23-29页
        3.2.1 模型箱第23-24页
        3.2.2 水分测试装置第24-25页
        3.2.3 温度测试装置第25-26页
        3.2.4 路基边坡位移测试装置第26-27页
        3.2.5 模拟蒸发装置第27-28页
        3.2.6 模拟降雨装置第28-29页
    3.3 试验方案第29-34页
        3.3.1 试验设计第29页
        3.3.2 土样的物理特性试验第29-32页
        3.3.3 试验步骤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室内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第35-53页
    4.1 非饱和黄土路基模型的“降雨—蒸发”试验第35-36页
    4.2 路基模型内部水分场变化第36-45页
        4.2.1 不同大气作用下土体含水率的变化第36-41页
        4.2.2 相同大气作用下不同位置土体含水率的变化第41-44页
        4.2.3 大气显著影响深度的确定第44-45页
    4.3 路基模型内部温度场的变化趋势第45-50页
        4.3.1 静置期(阴天+日照)第45-46页
        4.3.2 降雨—蒸发期第46-49页
        4.3.3 大气作用显著影响深度的确定第49-50页
    4.4 路基边坡横向变形结果分析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黄土填方路基边坡数值分析第53-66页
    5.1 概述第53页
    5.2 非饱和土体渗流分析软件介绍第53-54页
    5.3 数值模拟模型参数第54页
        5.3.1 黄土路堤填土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第54页
        5.3.2 计算模型中土层的水力学特性第54页
    5.4 降雨入渗数值模拟第54-60页
        5.4.1 渗流计算的有限元网格划分第54-55页
        5.4.2 模型初始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55-56页
        5.4.3 降雨入渗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6-60页
    5.5 日照蒸发数值模拟及对比分析第60-64页
        5.5.1 日照作用下土体含水率的变化第60-61页
        5.5.2 日照作用下土体温度场的变化第61-62页
        5.5.3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第62-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刚域效应对箱涵结构的影响及设计中采取的工程措施研究
下一篇:施氏假单胞菌铵诱导表达的非编码RNA AmiR在固氮和反硝化过程中的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