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1,2-戊二醇简介 | 第13页 |
1.2 1,2-戊二醇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13-15页 |
1.3 1,2-戊二醇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和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21-24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2.2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2-24页 |
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2页 |
2.2.2 核磁分析(~1HNMR) | 第22-23页 |
2.2.3 气相色谱分析 | 第23页 |
2.2.4 质谱分析 | 第23页 |
2.2.5 X-射线衍射分析仪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正丁醇制备 1,2-戊二醇的研究 | 第24-83页 |
3.1 前言 | 第24-25页 |
3.2 以正丁醇为原料制备正丁醛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25-42页 |
3.2.1 正丁醇氧化成正丁醛不同氧化剂的选择 | 第25-28页 |
3.2.2 正丁醇由TEMPO催化氧化成正丁醛的工艺参数研究 | 第28-38页 |
3.2.2.1 反应时间对TEMPO氧化体系制备正丁醛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2.2 反应温度对TEMPO氧化体系制备正丁醛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2.3 原料配比对TEMPO氧化体系制备正丁醛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2.4 PH值对TEMPO氧化体系制备正丁醛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2.5 溶剂对TEMPO氧化体系制备正丁醛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负载的TEMPO氧化体系对正丁醇制备正丁醛的影响 | 第38-42页 |
3.2.3.1 硅胶负载TEMPO的制备 | 第38-40页 |
3.2.3.2 负载后的TEMPO催化氧化正丁醇 | 第40-41页 |
3.2.3.3 硅胶负载的TEMPO氧化体系的循环使用性 | 第41-42页 |
3.2.4 TEMPO氧化体系的氧化机理分析 | 第42页 |
3.3 正丁醛环化反应制备 1,2-环氧戊烷 | 第42-50页 |
3.3.1 叶立德试剂的制备及筛选 | 第42-44页 |
3.3.2 正丁醛制备 1,2-环氧戊烷的工艺参数研究和机理分析 | 第44-50页 |
3.3.2.1 多种碱对正丁醛制备 1,2-环氧戊烷产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2.2 溶剂对正丁醛制备 1,2-环氧戊烷产率的影响 | 第47页 |
3.3.2.3 物料比对正丁醛制备 1,2-环氧戊烷产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4 反应时间对正丁醛制备 1,2-环氧戊烷产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2.5 反应温度对正丁醛制备 1,2-环氧戊烷产率的影响 | 第49页 |
3.3.2.6 正丁醛制备 1,2-环氧戊烷机理分析 | 第49-50页 |
3.4 1,2-环氧戊烷水解制备 1,2-戊二醇 | 第50-66页 |
3.4.1 酸(碱)性条件下 1,2-环氧戊烷水解制备 1,2-戊二醇的研究 | 第50-52页 |
3.4.2 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催化 1,2-环氧戊烷水解制备 1,2-戊二醇的研究 | 第52-62页 |
3.4.2.1 SO_4~(2-)/ZrO_2型和SO_4~(2-)/Fe_2O_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 第53-54页 |
3.4.2.2 SO_4~(2-)/ZrO_2型和SO_4~(2-)/Fe_2O_3型固体催化剂催化水解 1,2-环氧戊烷 | 第54-62页 |
3.4.3 SO_4~(2-) /Fe_2O_3型催化剂催化 1,2-环氧戊烷水解工艺参数研究 | 第62-66页 |
3.4.3.1 不同温度下反应时间对 1,2-环氧戊烷水解的影响 | 第62页 |
3.4.3.2 1,2-环氧戊烷和水的质量比对 1,2-环氧戊烷水解的影响 | 第62-64页 |
3.4.3.3 催化剂用量对 1,2-环氧戊烷水解的影响 | 第64-66页 |
3.5 1,2-戊二醇的分离提纯工艺过程研究 | 第66-70页 |
3.5.1 氧化反应产物的分离提纯 | 第67页 |
3.5.2 叶立德试剂反应产物的分离提纯 | 第67-68页 |
3.5.3 水解反应产物的分离提纯 | 第68-70页 |
3.6 整个工艺过程的催化剂回收技术和废水处理方法探讨 | 第70-72页 |
3.6.1 氧化反应废水的处理 | 第70页 |
3.6.2 水解反应催化剂的回收和废水处理 | 第70-72页 |
3.7 产品结构表征 | 第72-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