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2章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22页 |
| 2.1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 | 第18页 |
| 2.2 数字档案馆的特征 | 第18-19页 |
| 2.3 当前形势下国内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状况 | 第19-20页 |
| 2.4 当前形势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20-22页 |
| 2.4.1 当前形势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 2.4.2 当前形势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紧迫性 | 第21-22页 |
| 第3章 十堰市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过程 | 第22-36页 |
| 3.1 实践成果 | 第22-24页 |
| 3.2 总体需求 | 第24-25页 |
| 3.3 基础架构 | 第25-27页 |
| 3.4 网络部署 | 第27-29页 |
| 3.5 安全策略 | 第29-30页 |
| 3.6 应用支撑 | 第30-32页 |
| 3.7 系统评价 | 第32-36页 |
| 第4章 十堰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与创新模式 | 第36-40页 |
| 4.1 建设经验 | 第36-37页 |
| 4.2 创新模式 | 第37-40页 |
| 4.2.1 信息共享方面: 实现互查互联 | 第37-38页 |
| 4.2.2 标准化方面: 注重文件归档 | 第38页 |
| 4.2.3 建设理念方面: 提倡“大数据”与“人为本” | 第38-40页 |
| 第5章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 | 第40-44页 |
| 5.1 受建设资金所困,基础配套设置不完整 | 第40页 |
| 5.2 受传统观念所困,数字化档案构架不合理 | 第40-41页 |
| 5.3 受研究水准所困,建设缺乏理论指导 | 第41页 |
| 5.4 受管理模式所困,电子文件归档接收速度缓慢 | 第41-42页 |
| 5.5 受政策障碍所困,信息共享合作协调不够 | 第42页 |
| 5.6 受外部环境所困,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 第42-43页 |
| 5.7 受体制机制所困,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 第43-44页 |
| 第6章 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与启示 | 第44-48页 |
| 6.1 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 第44页 |
| 6.2 收集多措并举,丰富馆藏档案门类 | 第44-45页 |
| 6.3 以指南为标准,促进档案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型 | 第45页 |
| 6.4 提升归档效率,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应用平台 | 第45页 |
| 6.5 创新服务机制,建立档案信息共享共建 | 第45-46页 |
| 6.6 强化安全加密,做好异地异质备份 | 第46页 |
| 6.7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档案队伍素质建设 | 第46-48页 |
| 第7章 对市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策略的建议 | 第48-51页 |
| 7.1 抢抓机遇,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 | 第48页 |
| 7.2 注重积累,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 第48-49页 |
| 7.3 为我所用,研究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 | 第49页 |
| 7.4 因地制宜,研究数字档案馆应用技术 | 第49页 |
| 7.5 共享共建,研究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 第49-50页 |
| 7.6 精准定位,研究用户特色资源需求 | 第50-51页 |
| 第8章 总结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