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肿瘤学实验研究论文

用于肿瘤诊断治疗的仿细胞膜磷酸胆碱胶束的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8页
    1.1 肿瘤纳米医学第16-24页
        1.1.1 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现状第16页
        1.1.2 EPR效应和肿瘤微环境第16-18页
        1.1.3 肿瘤纳米医学第18-22页
        1.1.4 聚合物纳米胶束的构建和核-壳结构设计第22-24页
    1.2 聚合物胶束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第24-31页
        1.2.1 成像诊断第24-26页
        1.2.2 化学治疗第26-29页
        1.2.3 光热治疗第29-30页
        1.2.4 诊疗一体化第30-31页
    1.3 细胞膜仿生磷酸胆碱化表面设计第31-33页
        1.3.1 两性离子与细胞膜仿生设计第31-32页
        1.3.2 聚合物胶束表面的磷酸胆碱化设计第32-33页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主要内容第33-38页
        1.4.1 酸性敏感的磷酸胆碱化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35页
        1.4.2 磷酸胆碱化主客体前药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35-36页
        1.4.3 诊疗一体化的磷酸胆碱化胶束:AIE细胞成像与pH响应药物释放第36页
        1.4.4 诊疗一体化的磷酸胆碱化均聚物胶束:近红外成像与光热治疗第36-38页
第二章 酸性敏感的磷酸胆碱化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38-54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实验部分第39-44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39-40页
        2.2.2 甲基丙烯酸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4-基甲酯(DDMMA)的合成第40页
        2.2.3 磷酸胆碱化嵌段共聚物PMPC-b-PDDMMA的合成第40页
        2.2.4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第40-41页
        2.2.5 聚合物的酸降解行为研究第41页
        2.2.6 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第41页
        2.2.7 聚合物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第41-42页
        2.2.8 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第42页
        2.2.9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细胞内吞和分布研究第42页
        2.2.10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研究第42-43页
        2.2.11 聚合物胶束的体内分布研究第43页
        2.2.12 仪器与表征第43-4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2.3.1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4-46页
        2.3.2 聚合物胶束的组装及其抗污性能第46-47页
        2.3.3 聚合物的酸降解行为及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研究第47-48页
        2.3.4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细胞内吞与分布研究第48-50页
        2.3.5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研究第50-51页
        2.3.6 聚合物胶束的体内分布与肿瘤富集研究第51-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磷酸胆碱化主客体前药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54-68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9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55-56页
        3.2.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金刚烷甲酯(MEAC)的制备第56页
        3.2.3 磷酸胆碱基共聚物poly(MPC-co-Ada)的合成第56页
        3.2.4 酸性敏感的阿霉素-环糊精接枝物(DOX-hyd-CD)第56-57页
        3.2.5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制备和载药量的测定第57页
        3.2.6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第57页
        3.2.7 细胞系与培养条件第57页
        3.2.8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细胞内吞与分布第57-58页
        3.2.9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细胞毒性研究第58-59页
        3.2.10 仪器与表征第5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9-66页
        3.3.1 聚合物poly(MPC- co-Ada)的合成与表征第59-62页
        3.3.2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组装第62-63页
        3.3.3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酸性敏感药物释放行为第63-64页
        3.3.4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细胞内吞与分布情况第64-65页
        3.3.5 聚合物主客体前药胶束的细胞毒性研究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诊疗一体化的磷酸胆碱化胶束:AIE细胞成像与pH响应药物释放第68-86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74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69-70页
        4.2.2 含苯甲醛基团的磷酸胆碱基两性离子共聚物poly(MPC-co-FPEMA)第70页
        4.2.3 TPE接枝的磷酸胆碱基共聚物PMPC-hyd-TPE第70-71页
        4.2.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和表征第71页
        4.2.5 聚合物胶束的生理稳定性及蛋白质吸附研究第71页
        4.2.6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酸性敏感药物释放行为第71-72页
        4.2.7 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第72页
        4.2.8 聚合物胶束(PC-hyd-TPE)的AIE细胞成像第72页
        4.2.9 聚合物载药胶束(PC-hyd-TPE-DOX)韵细胞内吞与分布研究第72-73页
        4.2.10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研究第73页
        4.2.11 阿霉素体内分布与肿瘤富集研究第73-74页
        4.2.12 仪器与表征第7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4-84页
        4.3.1 磷酸胆碱基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4-77页
        4.3.2 聚合物胶束的组装与表征第77-78页
        4.3.3 聚合物胶束的生理稳定性及抗蛋白质吸附研究第78-79页
        4.3.4 聚合物胶束的pH响应性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第79-80页
        4.3.5 聚合物胶束的AIE细胞成像第80-81页
        4.3.6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细胞内吞与分布情况第81-82页
        4.3.7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与空白胶束的生物相容性第82-83页
        4.3.8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组织分布与肿瘤富集第83-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诊疗一体化的磷酸胆碱化均聚物胶束:近红外成像与光热治疗第86-100页
    5.1 引言第86-87页
    5.2 实验部分第87-92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87页
        5.2.2 12-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二烷基磷酸胆碱(MDPC)的合成第87-88页
        5.2.3 磷酸胆碱基均聚物PMDPC的合成第88-89页
        5.2.4 包载IR-780的磷酸胆碱化均聚物胶束的制备第89页
        5.2.5 IR/-780包载效率的测定第89-90页
        5.2.6 PMDPC-IR-780胶束的光稳定性研究第90页
        5.2.7 体外IR-780释放行为的研究第90页
        5.2.8 近红外光热升温的研究第90页
        5.2.9 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第90页
        5.2.10 近红外光热治疗的细胞毒性研究第90-91页
        5.2.11 体内近红外荧光成像第91页
        5.2.12 仪器与表征第91-9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2-99页
        5.3.1 磷酸胆碱基均聚物PMDPC的合成与表征第92-94页
        5.3.2 磷酸胆碱化均聚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第94页
        5.3.3 PMPC-IR-780胶束的光稳定性第94-95页
        5.3.4 IR-780的体外释放行为第95-96页
        5.3.5 近红外光热升温研究第96-97页
        5.3.6 近红外光热治疗的细胞毒性研究第97页
        5.3.7 均聚物胶束的近红外荧光成像与肿瘤富集第97-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和展望第100-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4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第124-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为例
下一篇:促进湖南省武冈市铜鹅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