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2-18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1 新常态 | 第18页 |
2.1.2 资源型城市 | 第18-19页 |
2.1.3 转型发展 | 第19-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生产力理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 | 第22-23页 |
2.2.2 劳动价值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指导 | 第23页 |
2.2.3 生产与消费理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指导 | 第23-25页 |
3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25-36页 |
3.1 国内资源型城市的概况 | 第25-28页 |
3.1.1 资源型城市的分布 | 第25-26页 |
3.1.2 资源型城市的类型 | 第26-28页 |
3.2 中国经济新常态 | 第28-34页 |
3.2.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发展 | 第28-29页 |
3.2.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 | 第29-31页 |
3.2.3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理念 | 第31-34页 |
3.3 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3.1 资源枯竭城市问题严重,转型动力不足 | 第34-35页 |
3.3.2 资源富集区矛盾初现,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 | 第35页 |
3.3.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4 资源型城市临汾市的转型发展个案分析 | 第36-46页 |
4.1 临汾市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36-38页 |
4.1.1 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 第36页 |
4.1.2 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 第36-37页 |
4.1.3 城乡结构调整日趋完善 | 第37页 |
4.1.4 群众获得感更实更足 | 第37-38页 |
4.2 临汾市转型发展具体做法 | 第38-42页 |
4.2.1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第38-39页 |
4.2.2 全面深化改革 | 第39-40页 |
4.2.3 推动农村事业的改革发展 | 第40-41页 |
4.2.4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 第41-42页 |
4.2.5 发展文化旅游项目 | 第42页 |
4.3 临汾市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启示 | 第42-46页 |
4.3.1 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坚持的原则 | 第43页 |
4.3.2 经济新常态下选择转型模式应注意的关键因素 | 第43-46页 |
5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46-56页 |
5.1 推动转型调整,实现优化升级 | 第46-48页 |
5.1.1 维持需求的稳定性,减缓经济波动 | 第46-47页 |
5.1.2 依靠制度、结构和要素供给,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47页 |
5.1.3 提高经济转型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47-48页 |
5.2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 第48-51页 |
5.2.1 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 第48-49页 |
5.2.2 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 第49页 |
5.2.3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所有制结构均衡发展 | 第49-51页 |
5.3 突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重塑经济增长动力 | 第51-52页 |
5.3.1 推进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 第51页 |
5.3.2 推进资本、资源、劳动力的高效集约使用与技术进步的耦合共进 | 第51页 |
5.3.3 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第51-52页 |
5.4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结构均衡发展 | 第52-53页 |
5.4.1 重视制度顶层设计,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 | 第52-53页 |
5.4.2 破除既得利益群体阻力,加快居民收入分配体系改革 | 第53页 |
5.5 健全城乡共融一体发展长效机制,实现结构均衡发展 | 第53-56页 |
5.5.1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 第53-54页 |
5.5.2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有效对接 | 第54-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