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课题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水平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理论研究及水平 | 第11-12页 |
3. 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2-13页 |
(三)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3-14页 |
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3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匠心载道”的概念 | 第15-27页 |
(一) “匠心载道”的产生 | 第15-19页 |
1. 中国传统造物观念 | 第15-16页 |
2. 《考工记》中的“工巧”与“材美” | 第16-17页 |
3. 回归的重视审美 | 第17-19页 |
(二) “匠心载道”概念形成 | 第19-24页 |
1. “匠”-木作手工艺及其手工艺相关的领域 | 第19-22页 |
2. “心”-工匠精神 | 第22页 |
3. “载”-以品牌为平台联通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 | 第22-23页 |
4. “道”-与时俱进的设计观念与审美 | 第23-24页 |
(三) 原创木作产品品牌的相关概念 | 第24-27页 |
1. 创新设计与产品品牌的相互关系 | 第24-25页 |
2. 匠心载道与原创木作产品品牌的相互联系 | 第25-26页 |
3. 原创木作产品品牌的原创性的表现 | 第26-27页 |
三、原创木作产品品牌发展路径的案例研究 | 第27-48页 |
(一) 案例分析 | 第27-45页 |
1. 案例一:谭木匠 | 第27-33页 |
2. 案例二:品物流形 | 第33-37页 |
3. 案例三:梵几 | 第37-41页 |
4. 案例四:龙顺成 | 第41-45页 |
(二) 案例分析总结 | 第45-48页 |
1. 案例品牌创建规律 | 第45页 |
2. 案例共同要点 | 第45-48页 |
(1) 传统文化与品牌之间“共生” | 第45-46页 |
(2) 工艺在品牌发展中优势 | 第46页 |
(3) 互联网-原创木作产品品牌的成长契机 | 第46-47页 |
(4) 销售与展示的空间相结合 | 第47-48页 |
四、原创木作产品品牌创新设计模型论证 | 第48-63页 |
(一) 原创木作产品品牌创新模型“匠心载道” | 第48-56页 |
1. “匠心载道”创新模型产生 | 第48-49页 |
2. “匠心载道”创新模型构成维度 | 第49-52页 |
(1) “匠”-品牌工艺 | 第49-50页 |
(2) “心”-品牌文化 | 第50页 |
(3) “载”-品牌传播 | 第50-52页 |
(4) “道”-品牌价值 | 第52页 |
3. “匠心载道”创新模型构建 | 第52-56页 |
(二) 模型案例分析 | 第56-63页 |
1. 案例一:奥美360度品牌管家 | 第56-58页 |
2. 案例二:麦肯光明的“品牌足迹” | 第58-60页 |
3. 模型对比分析 | 第60-63页 |
(1) 共同点 | 第60-61页 |
a. 品牌体验面向大众化 | 第60页 |
b. 重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 第60页 |
c. 从品牌的角度进行整合式销售传播 | 第60-61页 |
(2) 优势 | 第61页 |
a. 手工艺行业作为创意产业 | 第61页 |
b. 模型侧重不同 | 第61页 |
(3) 不足 | 第61-63页 |
a. 基于产品属性的形象的局限 | 第61-62页 |
b. 对产品深度挖掘不够 | 第62-63页 |
五、设计实践——以“王星记”为例 | 第63-80页 |
(一) “王星记”相关概述 | 第63-67页 |
1. 王星记简介 | 第63-67页 |
(二) “王星记”品牌再构建 | 第67-80页 |
1. 重新定位王星记 | 第67页 |
2. 王星记品牌架构 | 第67-73页 |
3. 设计实践——品牌形象识别手册、足球运动系列扇设计 | 第73-80页 |
六、结论 | 第80-81页 |
注释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