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大学排名中C9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28页 |
一、问题来源 | 第11-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 大学排名 | 第12-13页 |
(二) 中国C9高校 | 第13-14页 |
(三) 世界一流大学 | 第14页 |
三、缘何选择THE大学排名 | 第14-20页 |
(一) THE大学排名基本简介 | 第15-19页 |
(二) THE大学排名的稳定性 | 第19-20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一) 有关大学排名进展的研究 | 第20-21页 |
(二) 有关大学排名指标的研究 | 第21-23页 |
(三) 有关大学排名影响的研究 | 第23-24页 |
(四) 简评 | 第24-25页 |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26页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26页 |
(三) 定量分析法 | 第26-27页 |
(四) 模型方法 | 第27-28页 |
第1章 THE排名中C9高校整体排名表现研究 | 第28-31页 |
1.1 本土视野下C9高校整体排名表现 | 第28-29页 |
1.2 国际视野下C9高校整体排名表现 | 第29-30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2章 C9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名次波动比较 | 第31-44页 |
2.1 C9高校排名名次波动研究 | 第31-37页 |
2.1.1 C9高校名次波动趋势实证结果 | 第31-33页 |
2.1.2 C9高校名次波动原因探析 | 第33-37页 |
2.2 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名次波动研究 | 第37-42页 |
2.2.1 世界一流大学名次波动趋势实证结果 | 第37-39页 |
2.2.2 世界一流大学名次波动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C9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指标得分比较 | 第44-51页 |
3.1 教学优势不明显 | 第44-45页 |
3.2 国际化程度不高 | 第45-47页 |
3.3 科研能力有待增强 | 第47-48页 |
3.4 产业收入表现优异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C9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动力系统比较 | 第51-64页 |
4.1 高校发展动力系统模型构建 | 第51-53页 |
4.2 综合型大学发展动力系统比较分析 | 第53-58页 |
4.2.1 南京大学发展动力系统分析 | 第53-57页 |
4.2.2 哈佛大学发展动力系统分析 | 第57-58页 |
4.3 理工类大学发展动力系统比较分析 | 第58-62页 |
4.3.1 清华大学发展动力系统分析 | 第58-60页 |
4.3.2 加州理工学院发展动力系统分析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C9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差距的现实因素 | 第64-77页 |
5.1 制约教学水平提升的因素 | 第64-67页 |
5.1.1 教学与科研相脱离 | 第64-65页 |
5.1.2 教师资源不充沛 | 第65-67页 |
5.2 制约研究水平提升的原因 | 第67-72页 |
5.2.1 基础学科建设不足 | 第67-69页 |
5.2.2 科研绩效评价过度定量化 | 第69-71页 |
5.2.3 校企研发合作不深入 | 第71-72页 |
5.3 制约国际化提升的原因 | 第72-75页 |
5.3.1 国际化办学理念不够先进 | 第73-74页 |
5.3.2 国际化战略支撑体系不完善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对C9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议 | 第77-83页 |
6.1 重视教学发展,稳固并提升教学优势 | 第77-78页 |
6.1.1 降低生师比 | 第77-78页 |
6.1.2 关注校内教师教学技能发展 | 第78页 |
6.2 弥补不足,充分发挥科研实力 | 第78-80页 |
6.2.1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改善科研评价制度 | 第78-79页 |
6.2.2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协同创新 | 第79-80页 |
6.3 孕理念于行动,摆脱国际化劣势 | 第80-81页 |
6.3.1 革新国际化理念 | 第80页 |
6.3.2 加强国际化保障 | 第80-81页 |
6.4 实现动力系统和谐,增强自主发展动力 | 第81-82页 |
6.4.1 促进教学与科研相融合 | 第81-82页 |
6.4.2 借力于产业收入,促进其他指标的发展 | 第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