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双向全双工协作通信中异步协作分布式空时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对照表第9-10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2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无线通信中MIMO技术与协作通信技术第17-25页
    2.1 MIMO基本技术第17-20页
        2.1.1 MIMO系统模型第17-18页
        2.1.2 MIMO系统信道容量第18-20页
    2.2 协作通信基本技术第20-24页
        2.2.1 协作通信系统模型第20-22页
        2.2.2 协作通信中继协议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全双工协作通信系统第25-37页
    3.1 技术难题第25-26页
    3.2 自干扰消除技术第26-34页
        3.2.1 被动自干扰消除技术第28-31页
        3.2.2 主动模拟自干扰消除技术第31-33页
        3.2.3 主动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第33-34页
        3.2.4 自干扰消除技术优缺点第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7页
第四章 协作通信系统中异步分布式空时码第37-53页
    4.1 分布式空时码系统模型第37-38页
    4.2 分布式空时码设计准则第38-43页
    4.3 异步协作分布式空时编码第43-45页
    4.4 全双工协作通信异步协作分布式空时编码第45-51页
        4.4.1 系统模型第45-49页
        4.4.2 仿真分析第49-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双向全双工协作通信系统中异步分布式空时码第53-65页
    5.1 双向全双工分布式空时码系统模型第53-54页
    5.2 构造双向全双工分布式空时码第54-59页
        5.2.1 SC-DSTC(自编码分布式空时码)第54-57页
        5.2.2 中继处功率放大因子的选择第57-59页
    5.3 双向分布式空时编码性能仿真分析第59-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3页
作者简介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rf-2信号通路在大鼠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左心瓣膜置换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