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的定性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页 |
第2章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概述 | 第13-17页 |
2.1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15页 |
2.1.1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的种类 | 第15-17页 |
2.2.1 有因取财行为 | 第16页 |
2.2.2 无因取财行为 | 第16-17页 |
第3章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定性的理论争议及评析 | 第17-21页 |
3.1 盗窃罪说及其评析 | 第17-19页 |
3.1.1 盗窃罪说及其理由 | 第17-18页 |
3.1.2 对盗窃罪说的评析 | 第18-19页 |
3.2 侵占罪说及其评析 | 第19-20页 |
3.2.1 侵占罪说及其理由 | 第19页 |
3.2.2 对侵占罪说的评析 | 第19-20页 |
3.3 两分说及其评析 | 第20-21页 |
3.3.1 两分说及其理由 | 第20页 |
3.3.2 对两分说的评析 | 第20-21页 |
第4章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定性之我见 | 第21-33页 |
4.1 相关理论问题的澄清 | 第22-30页 |
4.1.1 刑法上占有的界定 | 第22-25页 |
4.1.2 推定占有的界定 | 第25-27页 |
4.1.3 死者财物的属性 | 第27-30页 |
4.2 取得死者身上财物行为的定性 | 第30-33页 |
4.2.1 有因取财行为的定性 | 第30-31页 |
4.2.2 无因取财行为的定性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