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古生物学论文--普通古生物学论文

安徽巢湖北部地区下三叠统和龙山组沉积环境及其对生物复苏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前言第15-21页
    1.1 国内外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 研究区早三叠世研究概况第17-18页
    1.3 存在问题第18页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第18页
    1.5 研究方案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8-19页
    1.6 主要成果第19-21页
第2章 地质背景与和下三叠统龙山组发育特征第21-33页
    2.1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21-24页
    2.2 实测剖面第24-27页
    2.3 和龙山组岩性划分第27-30页
    2.4 小结第30-33页
第3章 和龙山组主要沉积岩石类型与形成环境分析第33-41页
    3.1 钙质泥岩的沉积环境分析第33-37页
    3.2 泥质灰岩的沉积环境分析第37页
    3.3 瘤状灰岩的沉积环境分析第37-39页
    3.4 研究区和龙山组沉积环境分析第39页
    3.5 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和龙山组钙球和黄铁矿沉积及其环境意义第41-51页
    4.1 钙球第41-44页
        4.1.1 钙球及其成因第41页
        4.1.2 研究区钙球特征第41-44页
        4.1.3 钙球发展与生物复苏第44页
    4.2 黄铁矿第44-50页
        4.2.1 黄铁矿产出特征第44-47页
        4.2.2 草莓状黄铁矿第47-48页
        4.2.3 黄铁矿成因及其环境意义第48-49页
        4.2.4 黄铁矿含量变化及环境响应第49-50页
    4.3 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和龙山组地球化学特征第51-59页
    5.1 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第51页
    5.2 主量元素含量特征及意义第51-53页
    5.3 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及意义第53-54页
    5.4 碳氧同位素含量变化特征及意义第54-56页
        5.4.1 碳氧同位素含量变化特征第55-56页
        5.4.2 碳氧同位素组成与海平面变化第56页
    5.5 小结第56-5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主要结论第59页
    6.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巢湖马家山地区早三叠世南陵湖组燧石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一篇:不同时代碳酸盐岩中砷含量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