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和砼之间粘结强度与承载力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第9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9页 |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 第9-13页 |
·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历史 | 第10页 |
·粘结性能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界面粘结滑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 第11-13页 |
·本文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承载力的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机理分析 | 第15-24页 |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研究 | 第15-17页 |
·粘结机理分析 | 第17-20页 |
·影响界面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 | 第20-22页 |
·界面粘结强度与梁承载力的关系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粘结试验 | 第24-33页 |
·试验目的 | 第24页 |
·试验准备 | 第24-25页 |
·界面剪切试验研究 | 第25-27页 |
·试件制作和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界面弯拉试验研究 | 第27-29页 |
·试件制作和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试验 | 第29-31页 |
·试件制作和试验方法 | 第29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后续研究中三种不同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方式的确定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不同粘结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试验研究 | 第33-59页 |
·试验目的 | 第33页 |
·试验设计 | 第33-44页 |
·三种试验梁的构造设计 | 第33-34页 |
·试验梁的分组 | 第34-35页 |
·材料的基本参数 | 第35-36页 |
·试验梁制作 | 第36-38页 |
·试验梁加载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试验数据的采集 | 第39-43页 |
·普通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计算 | 第43-44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6页 |
·试验梁加载过程中的现象描述 | 第44-45页 |
·试验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对比 | 第45-48页 |
·试验梁的开裂荷载对比 | 第48-49页 |
·试验梁的极限荷载对比 | 第49-50页 |
·试验梁纯弯段的钢筋应变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试验梁受压区混凝土应变对比 | 第53-55页 |
·试验梁的破坏过程和裂缝发展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五章 不同粘结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 第59-79页 |
·有限元分析目的及内容 | 第59页 |
·有限元理论概况 | 第59-62页 |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 | 第59-60页 |
·钢筋混凝土的有限元方法 | 第60-62页 |
·考虑界面粘结的有限元分析 | 第62-65页 |
·数值模拟软件ANSYS的简介 | 第62-63页 |
·混凝土单元和钢筋单元 | 第63-64页 |
·连接单元COMBIN39 | 第64-65页 |
·不同界面粘结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5-71页 |
·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基本概况 | 第65页 |
·材料性质 | 第65-67页 |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第67-69页 |
·单元类型和单元划分 | 第69-70页 |
·有限元模型的加载与求解 | 第70-71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1-78页 |
·荷载工况及计算项目 | 第71页 |
·荷载位移曲线 | 第71-73页 |
·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挠度值 | 第73-74页 |
·各模型顶部混凝土压应力对比 | 第74-75页 |
·各模型底部钢筋拉应力对比 | 第75-76页 |
·钢筋混凝土梁模型的裂缝分布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论文的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论文的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及不足之处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