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国产软件平台的交换客户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第10-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交换客户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第14-27页
    2.1 JAVA与J2EE架构第14-16页
        2.1.1 MVC框架第15-16页
    2.2 UML统一建模语言第16-18页
    2.3 消息队列ActiveMQ的研究第18-20页
        2.3.1 ActiveMQ的概念第18-19页
        2.3.2 ActiveMQ的原理第19-20页
    2.4 RBAC权限管理模型研究第20-22页
        2.4.1 RBAC的基本思想第20页
        2.4.2 RBAC的关键技术第20-21页
        2.4.3 RBAC模型分类第21-22页
    2.5 国产软件平台的研究第22-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交换客户端系统的需求分析第27-45页
    3.1 系统设计目标第27-28页
    3.2 系统工作流程第28-29页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第29-42页
        3.3.1 公文交换需求第30-40页
        3.3.2 集成需求第40-41页
        3.3.3 接口需求第41-42页
    3.4 非功能性需求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交换客户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第45-61页
    4.1 设计原则第45-46页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第46-47页
    4.3 重要接口设计与实现第47-49页
        4.3.1 交换服务类接口第48页
        4.3.2 查询接口第48-49页
        4.3.3 安全接口第49页
    4.4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第49-55页
        4.4.1 数据库模型第49-50页
        4.4.2 核心数据库表设计第50-55页
    4.5 核心功能的设计和实现第55-60页
        4.5.1 身份认证模块的实现第55-56页
        4.5.2 人员机构与权限模块实现第56-57页
        4.5.3 收发文处理模块实现第57-59页
        4.5.4 日志模块实现第59页
        4.5.5 安全模块的实现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交换客户端系统的实际应用第61-67页
    5.1 交换体系的部署模式第61-63页
        5.1.1 部署结构第62-63页
        5.1.2 部署方式第63页
    5.2 交换客户端系统的性能展示第63-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67-68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贡师泰及其《玩斋集》研究
下一篇:李文藻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