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戏剧艺术理论论文--戏剧艺术史论文

清代前中期折子戏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0-12页
 第三节 折子戏概念的界定第12-16页
  一 "出"与"折"的辨析第12-13页
  二 折子戏的内涵第13-14页
  三 折子戏与一折戏第14-16页
第一章 清前中期折子戏的光芒第16-41页
 第一节 清前中期折子戏兴盛的原因第16-19页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6页
  二 传奇自身发展的弊病第16-18页
  三 文人对传奇创作热情的消退第18-19页
 第二节 清前中期折子戏的演出第19-41页
  一 折子戏在内廷的演出第19-30页
  二 折子戏在家班的演出第30-32页
  三 折子戏在民间戏班的演出第32-41页
第二章 清前中期折子戏的选本研究第41-60页
 第一节 清前中期折子戏的重要选本第41-44页
  一 明末清初选本第41-42页
  二 清康乾年间选本第42-44页
 第二节 折子戏选本的集大成者《缀白裘》第44-57页
  一 康熙年间的《缀白裘》第44-47页
  二 雍正年间《缀白裘》第47页
  三 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缀白裘》第47-57页
 第三节 清前中期折子戏选本的刊行价值第57-60页
  一 折子戏是观众审美需求的产物第57-58页
  二 《缀白裘》的选剧折射出清代剧坛的发展过程第58-60页
第三章 清代前中期折子戏表演研究第60-67页
 第一节 折子戏的表演场所第60-62页
  一 宫廷戏台第60页
  二 文人雅居第60-61页
  三 酒楼茶园第61-62页
 第二节 经典折子戏的场上魅力第62-64页
  一 一张一弛:《夜奔》与《下山》第62-63页
  二 一刚一柔:《盗甲》与《盗草》第63页
  三 一冷一热:《扫秦》与《扫松》第63-64页
 第三节 折子戏表演艺术的锤炼与加工第64-67页
第四章 清代前中期折子戏的价值与影响第67-73页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折子戏的价值第67-69页
  一 折子戏的文学价值第67-68页
  二 折子戏的艺术价值第68-69页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折子戏对近代地方戏的影响第69-73页
  一 折子戏丰富了地方戏的剧目内容第69-71页
  二 折子戏扩大了地方戏的影响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6-77页
后记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意·戏剧·人生--论赖声川话剧的价值和影响
下一篇:宫崎骏动漫电影视听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