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流域土地整治工程对径流转化和水质的影响 | 第13-16页 |
1.2.3 土地整治工程对流域径流和水质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1.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2.1.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1.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2.2.1 典型沟道土地整治模式概化与试验模拟系统构建 | 第19-21页 |
2.2.2 研究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1页 |
2.2.3 试验监测指标与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对降雨径流转化的影响 | 第23-38页 |
3.1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 第23-27页 |
3.1.1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表径流的作用分析 | 第23-25页 |
3.1.2 降雨强度对地表径流的作用分析 | 第25-27页 |
3.2 对降水入渗补给和土壤水的作用分析 | 第27-30页 |
3.2.1 沟道土地整治对入渗补给和土壤水的作用 | 第27-28页 |
3.2.2 降雨强度对入渗补给和土壤水的作用 | 第28-30页 |
3.3 对地下径流的作用分析 | 第30-34页 |
3.3.1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下径流的作用分析 | 第30-32页 |
3.3.2 降雨强度对地下径流的作用分析 | 第32-34页 |
3.4 降雨强度对沟道土地整治降水调节作用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径流调节作用对工程防护标准的影响 | 第35-37页 |
3.5.1 对下游控制性工程设计标准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2 对田坎防护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 | 第38-53页 |
4.1 对地表径流泥沙输出的影响 | 第38-42页 |
4.1.1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表径流泥沙输移的作用分析 | 第38-40页 |
4.1.2 雨强对沟道土地整治工程泥沙拦截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 对地表径流硝态氮污染影响 | 第42-45页 |
4.2.1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表径流硝态氮输出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2 雨强对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硝态氮拦截效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 对地表径流铵态氮污染影响 | 第45-48页 |
4.3.1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表径流铵态氮输出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2 雨强对沟道土地整治工程铵态氮拦截效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 对地表径流溶解态磷污染影响 | 第48-51页 |
4.4.1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表径流溶解态磷输出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2 雨强对沟道土地整治工程溶解态磷拦截效果的影响 | 第49-51页 |
4.5 不同污染物输出对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的响应机制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沟道土地整治对污染物迁移和地下径流水质的影响 | 第53-65页 |
5.1 对硝态氮迁移的影响 | 第53-56页 |
5.1.1 沟道土地整治对硝态氮迁移的影响 | 第53-55页 |
5.1.2 新整治土地硝态氮迁移对降雨强度的响应 | 第55-56页 |
5.2 对铵态氮迁移的影响 | 第56-59页 |
5.2.1 沟道土地整治对铵态氮迁移的影响 | 第56-58页 |
5.2.2 新整治土地铵态氮迁移对降雨强度的响应 | 第58-59页 |
5.3 对地下径流硝态氮输出的影响 | 第59-63页 |
5.3.1 沟道土地整治对地下径流硝态氮输出的影响 | 第59-61页 |
5.3.2 沟道整治流域地下径流硝态氮输出对降雨强度的响应 | 第61-63页 |
5.4 地下径流铵态氮和溶解态磷输出 | 第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