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菱镁混凝土耐水性能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秸秆混凝土 | 第11-12页 |
1.3 秸秆建筑材料研究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4 菱镁水泥综述 | 第13-18页 |
1.4.1 菱镁水泥的概念和反应机理 | 第13页 |
1.4.2 菱镁水泥的优点 | 第13-14页 |
1.4.3 菱镁水泥缺陷及产生原因 | 第14-16页 |
1.4.4 菱镁水泥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1.4.5 菱镁水泥改性剂 | 第17-18页 |
1.5 菱镁水泥的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5.1 矿物掺合料对菱镁水泥的影响 | 第19-20页 |
1.5.2 改性剂对菱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3 纤维增强材料对菱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7 研究方案 | 第23-25页 |
1.7.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7.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试验材料及准备 | 第25-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2.1.1 轻烧氧化镁粉 | 第25页 |
2.1.2 卤片 | 第25页 |
2.1.3 小麦秸秆 | 第25-26页 |
2.1.4 骨料 | 第26页 |
2.1.5 改性剂 | 第26-27页 |
2.1.6 水 | 第27页 |
2.2 试件制作及养护 | 第27-28页 |
2.2.1 试件的制作 | 第27-28页 |
2.2.2 试件的养护 | 第28页 |
2.3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2.4.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2.4.2 耐水性能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试块耐水性能试验结果 | 第33-41页 |
3.1 抗压强度 | 第33-34页 |
3.2 破坏状态 | 第34-36页 |
3.3 软化系数 | 第36页 |
3.4 截面侵蚀率 | 第36-37页 |
3.5 吸水率 | 第37-38页 |
3.6 强度衰减速率 | 第38-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改性剂对试块耐水性能的影响 | 第41-52页 |
4.1 偶联剂对试块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4.1.1 偶联剂最佳掺入量试验 | 第41-42页 |
4.1.2 偶联剂对抗压强度影响 | 第42-43页 |
4.1.3 偶联剂对软化系数影响 | 第43页 |
4.1.4 偶联剂对吸水率影响 | 第43-44页 |
4.2 复合改性剂对试块耐水性能的影响 | 第44-51页 |
4.2.1 复合改性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2 复合改性剂对软化系数的影响 | 第46页 |
4.2.3 复合改性剂对吸水能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4 复合改性剂对强度衰减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5 复合改性剂的最优掺量 | 第48-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吸潮反卤现象简述 | 第52-58页 |
5.1 吸潮反卤现象 | 第52-55页 |
5.1.1 吸潮、反卤现象的原因 | 第53-54页 |
5.1.2 改善吸潮反卤的措施 | 第54-55页 |
5.2 秸秆菱镁混凝土泛霜现象 | 第55-56页 |
5.2.1 泛霜现象的原因 | 第55-56页 |
5.2.2 改善制品泛霜的措施 | 第56页 |
5.3 秸秆菱镁混凝土其他常见问题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8 致谢 | 第65-66页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