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不可观测的公司和内部人特征对内部交易表现的影响--基于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第13-15页
        1.4.1 主要研究结论第13-14页
        1.4.2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19页
    2.1 关于内部交易表现的研究第15-17页
    2.2 关于个人固定效应与公司固定效应的研究第17-18页
    2.3 研究评述第18-19页
3 个人和公司固定效应与内部交易表现第19-32页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19-20页
    3.2 研究设计第20-24页
        3.2.1 样本选取第20-21页
        3.2.2 变量设计第21-23页
        3.2.3 模型设计第23-24页
    3.3 回归分析第24-30页
        3.3.1 描述性统计第24-25页
        3.3.2 相关性分析第25-27页
        3.3.3 回归结果分析第27-30页
    3.4 结论第30-32页
4 个人和公司固定效应的分离第32-35页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2页
    4.2 研究设计第32-33页
    4.3 回归分析第33-34页
    4.4 结论第34-35页
5 个人固定效应的影响因素第35-40页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5-36页
    5.2 研究设计第36-37页
        5.2.1 样本选取第36页
        5.2.2 变量设计第36-37页
        5.2.3 模型设计第37页
    5.3 回归分析第37-39页
        5.3.1 描述性统计第37页
        5.3.2 回归结果分析第37-39页
    5.4 结论第39-40页
6 稳健性检验第40-53页
    6.1 采用买入并持有异常收益(BHAR)第40-42页
    6.2 当公司成长性不同时,个人和公司固定效应的影响第42-44页
    6.3 当信息披露质量不同时,个人和公司固定效应的影响第44-46页
        6.3.1 描述性统计第44-45页
        6.3.2 回归结果分析第45-46页
    6.4 用净利润增长率替换账面市值比第46-47页
    6.5 用加入公司虚拟变量法分离个人和公司固定效应第47-48页
    6.6 直接导出个人和公司固定效应的方法第48页
    6.7 运用随机扰动项分离个人和公司固定效应第48-49页
    6.8 关于个人固定效应所包含的个人特性(一)第49-50页
    6.9 关于个人固定效应所包含的个人特性(二)第50-53页
        6.9.1 样本选取第50页
        6.9.2 变量设计第50-51页
        6.9.3 模型设计第51页
        6.9.4 回归结果分析第51-53页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3-55页
    7.1 研究结论第53-54页
    7.2 建议和启示第54页
    7.3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真伪股份回购资本运作效应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