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9-12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3.1 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2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平效应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1.4.2 论文架构 | 第20-21页 |
1.5 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1.5.1 文章的重点难点 | 第21-22页 |
1.5.2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主要评价方法 | 第23-28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1.1 再分配 | 第23页 |
2.1.2 再分配效应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2.1 代际正义理论 | 第24页 |
2.2.2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4页 |
2.2.3 基本社会公正理论 | 第24-25页 |
2.2.4 再分配理论 | 第25页 |
2.2.5 政治经济学理论 | 第25页 |
2.2.6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5页 |
2.3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效应的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2.3.1 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页 |
2.3.2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再分配效应精算模型 | 第26-28页 |
第3章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28-45页 |
3.1 基于全国的高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28-36页 |
3.1.1 终身净转移额的评价原理 | 第28页 |
3.1.2 终身净转移额的测算和结果 | 第28-33页 |
3.1.3 内部收益率的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1.4 养老金替代率的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3.2 基于地区的非私营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36-43页 |
3.2.1 精算模型与测算方法 | 第36页 |
3.2.2 测算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3.3 结论 | 第43-45页 |
第4章 对参保人关于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评价的调查分析 | 第45-50页 |
4.1 调查获得的数据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第45-50页 |
4.1.1 调查对象及其个人特征 | 第45-48页 |
4.1.2 参保人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公平感受及满意度 | 第48-50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50-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5.2 政策启示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